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袁询)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保障作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区司法局聚焦“减”“化”“治”,积极探索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新路径,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减”字为先:源头预防降争议
明朗清单,公开执法。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涉企执法主体和检查事项,明确并公示全区100个执法主体及其权责清单,确保企业“心中有数”,执法行为“明明白白”。
扫码入企,无事不扰。联合多部门推行“扫码入企”联合执法,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企业即可查看检查记录、内容及结果。“企业码”精准获取企业信息,根据信用评级生成差异化检查清单,落实“非必要不打扰”柔性监管,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新常态,检查频率同比下降40%以上。
征集线索,整治乱象。多次召开合川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建立“周研判、月会商、季评估”工作机制,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深化整改。畅通投诉渠道,通过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等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组织执法单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坚决整治执法乱象,规范执法行为。目前,已排查收集问题线索25条,向纪委监委移交1条。
体检预警,规范经营。联合相关部门为货运企业、食品企业、矿山企业等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服务5次,精准识别企业经营风险与困境,针对性提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运输安全培训监管、防范劳动纠纷、规范标签标识等建议10条,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化”字为要:高效实质解纷争
优化服务,畅通渠道。构建“1+38+N”惠企服务网络,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专窗,在工商联、商会、重点企业及镇街建立38个“惠企便民”联系点。多渠道发布《行政复议指南》,公开咨询电话、邮寄地址、“掌上复议”等申请路径,行政复议首选率达72.07%。
深入调查,还原事实。秉持严谨求实态度,对交通运输、工伤认定等重点涉企复议案件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听证、当面听取意见等方式,还原案件事实,查明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情节、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裁量是否适当等。
调解先行,实质解纷。贯彻行政复议法调解原则,总结形成“五步工作法”对相关案件开展调解工作。仅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已通过该方法调解工伤认定类案件8件,化解涉企超限运输行政处罚案件11件、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案件19件。
回访促改,护企发展。建立涉企复议案件跟踪回访机制,结案后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发出回访表80份,企业对复议结果的满意度达97.5%。及时关注企业后续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30余次。
“治”字为本:护航高质量发展
送法入企,普法赋能。会同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组织逸亮食品、云生食品、君哥食品等10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召开座谈会,就市场监管领域部门法律法规衔接与适用、企业合法性经营等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企业合法性经营风险提示12条,累计帮助30家企业建立合规经营制度。
执法培训,固本增效。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月培训制度,累计为全区30个镇街及区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相关业务负责人开展培训10场、近800人次,以“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为核心,重点讲解案件录入、电子文书生成要点,强调证据收集、程序履行、文书制作以“零差错”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
统一裁量,规范处罚。联动区法院、区检察院和相关执法部门召开专题会议6场,就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领域的涉企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标准达成共识,有效避免出现类案不同罚的问题。与广安市华蓥市、武胜县等地司法局签订《“蓥合法盟”行政复议协作机制共建协议》等多个协议,共同排查纠正执法问题线索。
指导类案,治理源头。建立类案指导机制,制发《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单》500余份,强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道路运输领域的风险点,提示企业合规经营。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4份,印发《合川区规范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工作方案》,从源头上提升涉企执法水平,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行”的效果。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创新法治宣传内容与形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形成规范执法、服务企业的鲜明导向,营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持续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监督源头预防、行政复议实质解纷的作用,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加强劲的司法行政力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朱荣欣
责 编:徐丽华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