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大舞台’是市民文艺表演的大舞台,也是我们身边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传递文明新风的重要平台。”近日,“合阳大舞台·微宣讲活动”与辖区老百姓见面,居民们在欣赏文艺大餐的同时深入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受到市民们一致好评。
“合阳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启动。活动启动以来,已为辖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竞赛、非遗文化展示共计300余次,基层理论、政策宣讲200余次,文明新风倡导50余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今年3月12日,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公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合川区“合阳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建立志愿服务体系 凝聚志愿服务合力
百姓的需求是成立“合阳大舞台”的初衷。“街道在一次2485人参与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调研中发现,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情况较差,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娱乐活动。与此同时,一位企业负责人也曾这样说,近年来实体经济有所下滑,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凝聚人气,刺激消费。”合阳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于是“合阳大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真正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合阳大舞台”依托合阳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组织志愿者通过宣传宣讲、说快板、演小品、说相声等别开生面的创新方式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党史故事、健康常识、防骗知识;开展歌舞表演、戏剧曲艺、民间歌舞、民俗表演、综合文艺、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旨在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递文明新风,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推动志愿服务零距离。
项目制定后,怎样夯实志愿服务力量,促进项目长远发展,成了摆在街道一班人面前的共同话题。通过一次次思想碰撞和深入调研,“政校企+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大家认可的最佳方案。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立覆盖整个辖区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加强活动开展的组织保障。”街道有关负责人说,街道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形成了“1+2+22+N”的志愿者组织架构,即一支由机关干部、各团体代表组成的核心领导队伍,两支由业务骨干、百姓名嘴、文艺骨干组成的专业宣讲指导队伍和文艺表演指导队伍,22支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N则代表辖区的多所高校、艺术机构、文艺协会、民间艺术团体及自愿报名参与合阳大舞台的市民志愿者。街道打破传统志愿者常规来源,拓宽志愿者渠道,促进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市民成为文化建设的创作者、展示者、分享者,目前已有5000多名市民参与。
加强项目管理 提升志愿服务质效
和往常一样,社区志愿者刘景弘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后,拿到了街道发放的积分兑换券。志愿者拿着这样的积分兑换券可到与街道合作的23家爱心商户兑换物品。积分兑换券是街道推行嘉许激励模式,创新志愿者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认可。
嘉许激励模式,指的是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通过设立“爱心商户”,动员辖区商户共驻共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反馈制度,定期将志愿者服务情况、星级志愿者评定情况反馈至相关部门。街道还引入专业评估,让项目开展成效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让项目持续运行、取得实效,重中之重在于项目管理。合阳城街道通过线下的创意投稿箱和线上的群众点单平台,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搜集群众创意,形成初步方案,给企业派单,确定承办企业之后共同商讨最后的方案,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示活动内容,征集群众意见,同时在云平台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有意向的市民可报名参与。核心志愿队伍每个月组织召开常态化会议,强化工作部署和经验总结;定期对不同的志愿者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基层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艺创作培训等;建立志愿者资源库,做到一类一档,及时更新。在经费方面,街道和企业拿出专项经费用于项目运行、舞台搭建、设备提供、团队激励等,全力保障项目的持续运行。
未来,街道将重点围绕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加强项目经验总结与推广,为全区志愿服务提供新模式、新样板,推动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让文明新风吹遍三江大地。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蔡沁宏
责 编:徐丽华 曹国会
记 者:黄 盛 刘亚春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