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抓落实 | 年产值突破60亿元!合川玻璃产业加速腾飞

2025-08-15 10:53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一杯一乾坤,匠心传百年。在巴渝大地的合川区清平镇,玻璃产业正以“技能照亮前程”为引擎,以“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为纽带,凭借世代相传的执着匠心与不断精进的精湛技能,书写着“中国日用玻璃器皿半壁江山”的产业传奇,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如今,这片热土上,现代工厂的机器轰鸣与传统匠人的巧思智慧交相辉映,生动演绎着从分散手工作坊向现代化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

GetAttachment (2)
▲玻璃制品企业员工正在加紧生产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日用玻璃产业集群,合川区清平玻璃产业园已汇聚23家拥有自有窑炉的生产企业,年产日用玻璃制品超过60万吨。园区内10座高硼硅熔炉昼夜不息,其产能占据全国总量的30%,更包揽了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国内一线品牌70%的高端产品供应。这里的产品线极为丰富,涵盖酒具、茶具、水具、餐具等3000多个品种,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东南亚、中亚、欧洲等海外市场,年产值已突破60亿元大关,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为持续推动品牌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更高层次的升级,合川区举全区之力提供坚实支撑。区政府搭建了由地方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17个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并出台重庆市首个《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已制定劳务品牌特色职业技能标准60余项,为产业规范化、高端化发展奠定基石。同时,积极引入智力资源,邀请国内顶尖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和创业导师组建专家服务团,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精准“专家会诊”,累计为产业解决发展难题80余个,提供强劲智力引擎。

GetAttachment (3)
▲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玻璃器皿制作工艺

蓬勃发展的清平玻璃产业,其影响力与贡献度清晰体现在亮眼的数据中: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园区内集聚78家玻璃制造及配套企业;就业富民成效突出,直接带动就业1.5万人,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0万个;市场地位举足轻重,贵州茅台酒杯100%由清平企业生产供应,分酒器占据全国市场90%的份额;增长势头稳健强劲,今年1-5月,清平日用玻璃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已超10亿元,同比增长6.7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从人才链驱动到产业链升级,合川区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构建起“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体系。通过打造“专题培训+定向招聘+劳务输出”一站式服务,让技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核支撑”。

这份“稳稳的幸福”,在众多产业工人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全国优秀农民工庞钧云便是杰出代表。进入金星玻璃之初,他只是一名普通挡车工。通过企业培养和自身钻研,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困扰生产的“杯杆歪斜、口部不平整”难题,他精准总结出“成型是基础、定型是关键、爆口分区看火力”的技术要点,成功攻克瓶颈,为公司创造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最终晋升为企业管理者,实现了职业人生的华丽蜕变。

GetAttachment (4)
▲合川区玻璃人工吹制成型专业培训班现场

 

技能提升不仅成就个人,更能引领行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副理事长、专家,重庆市远铃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合川区玻璃协会会长蒋代远,同样起步于玻璃吹制工岗位。凭借精湛技艺和卓越管理能力,他带领企业不断重组优化,并牵头成立区玻璃协会,积极推动行业技能标准制定,荣获“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成为从一线工匠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典范。

“为了精准赋能重点群体,我们会同清平玻璃产业园针对性开发玻璃人工吹制成型、玻璃炉前热成型、玻璃及玻璃制品成型工等特色工种,为重点群体开设‘定制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通过联合职业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协会和龙头企业,健全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已累计带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5.8万人次,输送劳务人员和技术服务上万人次,有效促进就业扩容提质。”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技能带来的“稳稳幸福”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上。返乡农民工李兴建便是受益者之一。通过参加区里组织的技能培训,他掌握了过硬技术,成为机吹车间的技术骨干,月收入从过去的3000元大幅提升至8000元,成功带动全家脱贫致富。在合川,像庞钧云、蒋代远、李兴建这样,通过技能培训改变命运、实现价值、收获幸福的产业工人故事,正不断续写。

GetAttachment
▲培训班学员正在认真练习吹制工艺

为全力擦亮“山城玻璃工”这张劳务金名片。近年来,合川区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着力破解传统劳务品牌“低端化、分散化”的瓶颈,推动其实现从“数量积累”向“质量跃升”的华丽转身,不断提升品牌含金量和影响力。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品牌发展的坚实后盾,积极为“山城玻璃工”提供资金保障,累计落实专项补助资金368万元。同时,创新服务模式,组织专家导师服务团开展“四进”(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进院校)“四诊”(坐诊、巡诊、会诊、网诊)服务120余次,精准破解技术难题,赋能产业升级。品牌驱动效应显著,累计获批发明专利658项,有力促进企业技术转型和提质增效。

GetAttachment (1)

▲玻璃制品企业员工正在加紧生产

在品牌引领下,合川玻璃产业生态焕然一新。区玻璃协会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推动会员企业从32家扩展至65家,告别“单打独斗”,形成“雁阵集群”发展格局。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广泛吸纳从业人员。这一发展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助力创业、以创业提升产品品质”的良性循环新路径。

目前,清平玻璃产业雄心勃勃,正朝着打造“国内日用玻璃产值百亿级产业基地”的目标加速迈进,计划在未来3年内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利税5亿元。一杯杯晶莹剔透的清平玻璃制品,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匠心技艺;一片蓬勃发展的产业蓝海,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程。合川,正以其坚实的步伐,在巴渝大地上奋力书写着“中国玻璃看重庆”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这片承载着玻璃工匠梦想的热土,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锻造出更多闪耀世界的“中国智造”精品,让“山城玻璃工”的金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蔡沁宏

责 编:曹国会 徐丽华

记 者:甘晓伟 通讯员:唐敖

编辑:徐丽华

更多合川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