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海底捞小便门案”作出一审判决,涉案的两名17岁少年及其父母被判赔偿220万元。这笔天价赔偿,不仅为企业讨回了公道,更厘清了“规则”与“责任”的边界,为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每一个家庭敲响了警钟。
一泡尿,220万元。这个看似不对等的等式,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和教育启示。13万元的餐具损耗和清洗消毒费、200万元的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7万元的维权开支,每一笔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企业合法权益需要保护,营商环境需要维护,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图片由AI工具生成
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依赖于“破坏者担责、守护者受益”的公平逻辑。若放任“年龄小”成为破坏规则的借口,不仅会让合规经营的企业寒心,更会让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失去安全感。今天能有人肆意污染食品而无代价,明天就可能有人漠视产品质量、践踏服务承诺。220万元的赔偿代价,是通过法律手段让破坏规则者承担相应代价,既为企业挽回了部分损失,更向市场传递了清晰信号:民生领域的秩序不容侵犯,消费者的信任不容践踏,唯有守住这份规则,才能让“商家用心经营、百姓放心消费”的民生图景成为常态。
不容忽视的还有该案暴露出的教育问题。17岁的青少年,已具备完全的行为认知能力,涉案的两名17岁少年在海底捞火锅内小便,做出极端不当行为,还主动拍摄视频传播,这种荒唐举止反映出其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严重缺失。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责任。如果疏于引导,最终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起案件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家庭教育不是“私事”,而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公事”。无论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是用好《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都需要社会广泛持久地参与,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社会共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院判决父母承担赔偿责任,正是对监护责任的司法确认。保护孩子不是无底线包容,而是教会他们明辨是非、承担责任。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懂得规矩、尊重他人、敬畏法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引导青少年守德、守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社会要营造清晰的行为底线和明确的后果预期,让每个孩子都在规则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明是非、守规矩、有担当的新一代。
评论员:尹红梅 阳琴
AI制图:罗孝琴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曹国会
责 编:罗孝琴 徐丽华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