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抗战期间,合川人民经历过哪些苦难?合川儿女又为抗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合川区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邀请合川“七·二二”大轰炸亲历者余中华、民生公司船员张全勇的孙子张志伦、八路军合川籍烈士周极明的外孙女周虹、合川区史志办原副主任杨成术,以及合川卢作孚研究会会长李锋斌,为您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苦难的记忆——“七·二二”大轰炸
1940年7月22日下午1时46分,108架日军飞机分三批陆续飞临合川上空。日机投下大量重磅炸弹,同时用机关枪追赶扫射街上奔跑的人群。此次轰炸共投弹500多枚,造成7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4300多户平民房屋被破坏,城区三分之二的街道被摧毁,江面上90多艘船只被炸毁。
抗争的记忆——“一元献机”运动
“七·二二”大轰炸给合川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激发了合川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意识到当时中国空军的薄弱,合川成立“合川号”战机征募委员会,县长袁雪崖为主任委员、施剑翘为指导长,还特聘了卢作孚等人为名誉会长。“一元献机”运动在合川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三个月的时间,合川各界捐款45万元,购买了三架战机。
榜样的记忆——卢作孚
在中国的抗战史中,有一个合川人的名字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卢作孚。毛主席曾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是“中国近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指挥民生公司,在抗战期间完成了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保存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英雄的记忆——周极明
除了在大后方积极支持抗战,合川儿女还踊跃报名参军。1937年,19岁的周极明告别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离开合川,奔赴抗日根据地延安参加八路军。1938年,酷爱音乐的周极明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之后主动申请上前线,深入太行山区参加抗战。在一次反“扫荡”中,周极明为掩护群众撤离,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20多名日本兵肉搏,英勇牺牲。
时光流逝,硝烟散尽,但记忆永不褪色。合川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的磨难、付出的牺牲、做出的贡献,只是抗战期间整个中国的缩影。抗战的胜利,不仅为中华民族带来了重生的希望,更彰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如今,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我们深知,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更是我们世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曹国会
责 编:罗孝琴 徐丽华
记 者:包三立 苟勇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