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通讯员 林峻竹 包太有) 当前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期,合川区积极创新,构建起“天眼”监测、“地网”布控、“人防”联动的“天地人”立体森林防火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与人力协同,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火墙。
“天眼”瞰全局
7月28日下午,在草街街道国有林场上空,一架无人机在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合川支队队员的操作下平稳飞行,高清画面实时回传,整片林区状况一览无余。“报告队长,林区未发现烟点、火点。”借助无人机的高效巡查,队员们迅速完成了任务。
今年以来,合川区大力推广无人机应用,在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实施常态化、规模化空中巡查。区应急管理局防火科负责人介绍:“无人机在火情发生时能快速抵达现场,精准定位火源、评估火势范围,并实时回传图像与数据,显著提升了火情处置效率和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据统计,自7月起,全区已累计开展无人机防火巡飞60架次,飞行时长超过80小时,为森林防火安上了“千里眼”。
“地网”锁源头
“您好,进山请先扫码登记。”8月2日,在盐井街道茶园村森林防火检查站,值守人员正对进山车辆进行严格检查。进入夏季防火期,合川区在关键林区入口、主要道路增设固定及临时检查站(卡口),对进山人员、车辆实行检查登记和火种收缴,坚决将火源堵在山下林外。
“我们严格执行‘四不放行’原则:不扫码登记不放行、不接受检查不放行、不收缴火种不放行、不接受宣传教育不放行。”王祖平表示,检查站24小时有人值守,是守护森林的第一道关口,在海拔约300米的半山腰,90立方米的消防水箱和防火隔离带构成了第二道物理防线。目前,全区已建成防火公路236公里、防火隔离带132公里,设置消防水箱112个,形成了一张阻隔火灾蔓延的坚实“地网”。
“人防”抓日常
水泵、油锯、风力灭火机……装备齐全的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合川支队队员在队长王智立的带领下,开始了又一天的带装巡护。7月25日以来,全区应急救援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每日出动一个小分队人员到辖区重点林区开展带装巡护,清理公路沿线、林农交错地带等区域可燃物,确保一旦发现火情能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与此同时,1188名护林员也深入林区,高频次开展带装巡护。夏防以来,已累计巡护超过140余次,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17起,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人防力量的深度参与,构成了立体防火体系高效运转的关键基石。
通过“天眼”监测全域化、“地网”布控精准化、“人防”联动常态化,合川区“天地人”立体防火体系正有效融合科技与人力,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为守护绿水青山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朱荣欣
责 编:徐丽华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