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刘亚春)近日的几场喜雨,让古楼镇4万多亩枇杷树更显郁郁葱葱。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果农们并不满足于2025年1600万公斤鲜果产量,正忙着给枇杷树修枝整形,备战来年丰收季。天时地利人勤再加上当地政府凭借规模与品质的优势、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以及深度的产业融合,成功解锁火出圈的流量密码,成为合川乃至重庆的一张特色名片。
优中选优 培育好品种
合川枇杷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400多年前。所产枇杷不仅是广受喜爱的美味水果,更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而古楼镇作为核心产区,自1984年引种枇杷以来,历经4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品种改良,将产量低、品相差、树形高大不便管理的老旧品种,更新为商品性好、适宜电商销售的品种,不仅提升了品种质量,还矮化了树形,方便疏花疏果套袋等生产管理,为提升整体品质打下良好基础。如今已培育出多个优质品种,其中“大五星”作为主要品种,果实大而饱满,果肉细腻、水分充足,果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具有生津润肺、止渴下气等功效,对肺燥咳嗽、咽干口渴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古楼枇杷的当家花旦,市场零售价最高可达每公斤50元。此外,还有“三月白”等白肉新品种,以其清甜的口感、独特的风味,在六月的枇杷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保证枇杷品质,古楼镇制定了严格的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精准施肥,为枇杷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同时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手段,治理叶斑病、腐烂病、虫害等10余种枇杷生长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保障枇杷品质。果农们在枇杷生长的关键时期,如疏花疏果、单果套袋等环节严格把关。在疏果时,畸形果、病虫害果被一一疏除,保证每根枝条保留2至3个发育良好的果实;套袋前,果农会仔细掏空袋子,确保套袋后枇杷幼果在口袋里悬空,有效防止病虫害,增加果面光泽度,提升商品果的质量。正是凭借对品种的不断优化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古楼枇杷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先后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特质农产品名录”,荣获“重庆优质气候农产品”称号,成为古楼镇响当当的农业名片。为缓解果品鲜销压力,延伸产业链条,当地政府引导福可吉农产品公司投资2000万元配套技改扩能,以枇杷花蕾、花瓣、树叶、果实等为原料,持续研发枇杷花茶、枇杷酒、枇杷膏等6种枇杷系列产品,丰富特色产品矩阵,增加枇杷产业附加值超4000万元。古楼枇杷酒酿造技艺还成功申请区级非遗,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宣传推广对产品出圈至关重要。古楼镇在这方面下足功夫,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提升知名度。举办节会活动是古楼枇杷宣传的一大亮点。每年4-5月枇杷成熟季,古楼镇都会举办盛大的枇杷采果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多届,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乡村节会品牌。采果节期间,除了常规的采摘体验,还精心策划“枇杷果王”评比大赛、“嗨吃枇杷”大赛、“最美枇杷”书画摄影展示、枇杷采摘季创新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批川渝等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摘果子、品枇杷的乡村乐趣,领略特色乡土文化。除线下活动,古楼镇紧跟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电商。在抖音、微信、淘宝等平台,电商直播热闹非凡,主播们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古楼枇杷的品种特色、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现场展示枇杷的采摘和包装过程,吸引众多网友下单购买。为确保新鲜送达,古楼镇与顺丰、邮政、韵达、京东等快递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枇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消费者手中。据了解,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古楼枇杷的日销量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古楼镇的甜蜜。
从品种培育的精挑细选,到品质提升的科学管护,再到品牌打造的多元发力,古楼镇让这颗小小的枇杷,承载更多果农的致富梦想,书写更加辉煌的乡村振兴篇章。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优化枇杷品种,创新种植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影响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古楼镇的枇杷产业和乡村旅游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手记:
特而优才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参与古楼镇2025年枇杷丰收报道的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品种选择对于农产品的重要性。在与果农交谈时,他们说到自家种的“大五星”枇杷果实饱满、色泽金黄,甜度高、水分足,每公斤市场零售价高达50元时,满心喜悦溢于言表,不由得让记者心生感慨。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分得一杯羹,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领”。对于农产品来说,这个“看家本领”就是“特而优”。“特”,就是要与众不同,有独特的品种、独特的风味、独特的种植方式等;“优”,就是要品质优良,安全、营养、口感好。只有做到“特而优”,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做到“特而优”,要立足资源禀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让“小特产”成为“大产业”。比如,古楼镇地处浅丘地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枇杷生长。经过多年发展,古楼镇枇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合川的一张特色名片。
做到“特而优”,要依靠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比如,古楼镇通过与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早钟6号”“大五星”等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果实套袋等先进技术,使枇杷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做到“特而优”,要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策划、宣传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合川区通过举办枇杷采果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合川枇杷”品牌的宣传力度,使“合川枇杷”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特而优”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依靠科技支撑,强化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更多“特而优”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罗孝琴
责 编:徐丽华 曹国会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