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袁询 通讯员 孙雨欣)自2019年“警调对接”机制建立以来,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进公安和人民调解协调配合机制,选派优秀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南津街派出所“驻所调解室”积极参与调解工作,用心用情化解当事人“千千结”,普及“条条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该“驻所调解室”现有专职调解员11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6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7.1%。
协作配合 串好矛盾调处“联动线”
“在区公安局、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驻所调解室’,调解员数量越来越多,队伍更加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南津街派出所民警表示,工作中,专职律师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主动介入民警掌握的非治安警情类矛盾纠纷,使派出所警力得到有效释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了很大效果,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满意。”民警向记者说道。
区司法局充分发挥统筹调度职能,与区公安局建立长效管控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跟踪、全链条对接、长效化管控,确保矛盾纠纷多发时段专职调解员在岗调解,形成上下联系、左右联通、整体联动、无缝衔接、畅通高效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实现立即调、马上调,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现场调解 当好矛盾纠纷“调节器”
“我们干了活,凭什么不给工资?”“我没钱,随便你要怎样!”前不久的一天,“火药味”在小小的调解室里弥漫开来。原来,这是一场劳资纠纷,老板因收不回欠款导致工人拿不到工资,双方情绪激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艾臣与黄利娟作为调解员,一边疏导双方情绪,一边摆事实、讲道理,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最终帮助双方心平气和地达成协议。
这样的争吵场面,在调解员眼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黄利娟说:“‘吃得亏、打得堆’是调解员必备的心态,既要不怕吃亏,又要和当事人共情,我们不仅是当事人的‘定心丸’,也是他们的矛盾纠纷‘调节器’。”黄利娟是驻所调解员的一个缩影,他们始终坚守“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的信念,坚持在一线为群众服务,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控制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积极回访 搭好基层治理“连心桥”
“多亏你们帮助,让我们与原超市负责人当面把这个事情说清楚,现在我们气也顺了,问题也解决了,钱也拿到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某超市供货商在调解员回访时,连连表示感谢。原来,包括该供货商在内的21家供货商为某超市供货,直到该超市被转让,20余万元的货款始终没有结清,于是找到了南津街派出所寻求帮助。在驻所调解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转手前的超市负责人,在双方进行协商后,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调解”是基础,“案结事了”才是最终目的。该“驻所调解室”扎实推进案件跟踪回访,防止纠纷反弹,力求彻底消除风险隐患。在回访过程中,调解员们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营造了和谐的法治氛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警调对接”,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在“驻所调解室”的作用,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平安合川、法治合川建设再上新台阶。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朱荣欣
责 编:徐丽华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