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报道(记者 周云)日前,记者从钓鱼城街道获悉,该街道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让养殖粪污变废为宝,既为田土提供有机肥料,又为村民生活提供沼气燃料。
该街道渠口村8组的养殖户彭勇家中,现存栏生猪344头,年产粪污1千余吨。在钓鱼城街道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指导下,他通过建设沼气池,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来烧火做饭,产生的沼液则还田施肥,将粪污变废为宝,以前让人头痛的养殖粪污如今却成了附近村民争抢的“香馍馍”。
彭勇说,过去养殖场粪污处理一直是个难题,2024年在钓鱼城街道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建设了236立方米的沼气池和512立方米的沼液池,并与渠口村签订粪污消纳协议,为渠口村2400亩农田提供粪肥来源,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糯玉米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产量和品质都得到较大提升。
据钓鱼城街道畜牧兽医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站大力推广生态循环新模式,指导养殖场(户)完善畜禽粪污环保设施建设,切实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台账记录。截至目前共指导辖区11户养殖场(户)参与生态保护相关项目,共建沼气池628立方米、沼液池2493立方米、干粪堆积棚1千多平方米,铺设还田管网14000多米,争取政府项目补贴40余万元,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解决了养殖粪污污染问题,还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吴显峰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朱荣欣
责 编:徐丽华
(如果你有感人事、烦心事、新鲜事,关注“今日合川”客户端,点击政务问政平台爆料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