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工匠】杨国:扎根一线 淬炼“匠心”
发布时间:2024-04-26 17:58:14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开栏语精于工、匠于心,谓之工匠。当前,我区正深入推进“两地一城”建设和“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离不开各行各业践行工匠精神的人。为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和创新争先的社会氛围,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开设“长寿工匠”专栏,讲述他们的匠心故事,感受他们的时代风采。敬请关注。

不忘初心,坚守匠心,方得始终。杨国从业10多年,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刻苦钻研、不懈追求,成为炼铁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佼佼者。

长寿工匠杨国 (1)

近日,记者在重庆钢铁见到杨国时,他正在焦炉中控室里观察焦炉加热系统运行情况。工作中的杨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反复检查着各项数据指标,并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2009年,杨国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工艺专业毕业后,只身来到重庆钢铁。初出校门,意气风发的他,进厂后立刻被焦炉深深吸引。为尽快熟悉生产作业线,杨国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怎样才能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

从值班长、副作业长、作业长,到炼焦工艺主任工程师,杨国经历多岗位锻炼,长期致力于焦化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工作中,他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生产工艺操作上得到创新性应用,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杨国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长寿工匠杨国 (2)

杨国担任一回收作业区鼓冷工段值班长期间,在提产过程中发现横管初冷器运行效率低、阻力大,直接对整个生产线造成影响。

“对比设计发现喷洒管设置的喷嘴尺寸是均匀分布,末端位置由于压力降低导致喷洒效果降低,为此尝试着对喷洒孔径进行一系列改进,跟踪不同效果和系统运行情况。”杨国表示,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他和同事反复试验,终于总结出适合当前生产模式的分布尺寸、配套优化乳化液配比等,实现了系统稳定运行。

在技术创新领域深耕细作

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正是由于杨国有多年的基层经历,为他后续进行各项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2023年,针对焦炉部分蓄热室格子砖、蓄热室主墙等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混合煤气分布不均匀、横墙温度不均匀,杨国协同团队结合燃烧室温度实际和燃烧情况,在原炉头补偿加热设备基础上,通过精准增设焦炉煤气补偿的方式,对应炉号新增焦炉煤气引流管,根据实际温度合理调节补充焦炉煤气量,提升横墙温度均匀性,进而提升焦炭成熟均匀性,为产能的提升、质量的稳定打下基础。该操作方法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被评选为中国宝武集团“银点子”。

长寿工匠杨国 (3)

2017年,杨国负责焦化厂提高粗苯回收率技术攻关项目,通过实施降低洗苯塔阻力的具体措施,洗苯塔阻力由9680Pa降低至3500Pa以下、粗苯回收率由0.597%提高至0.912%,创造经济效益近600万元,获得2017年重钢集团合理化成果一等奖;2021年,他牵头炼铁厂实施煤气富化升级改造项目,实现贫煤气富化功能,解决了炼铁厂焦化工序煤气热值不稳定的技术难题,为焦炉稳定生产提供基础支撑,该成果获得重庆钢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他负责焦炉砌体热态修复技术措施研究及应用的科研项目,通过深入研究焦炉修复技术,系统梳理项目问题,制定技术改进措施并实施,焦炉产能逐步从8700吨/天提高至9200吨/天,为高炉稳定生产、炼铁生产成本降低提供了基础保障,降低外购焦采购创造经济效益587万元……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耐心和不断地实践。”为此,杨国投入大量时间辅导、引导员工参与并完成创新工作。在他的指导下,今年测调班申请专利17项、技术秘密6项和科技论文3项,还获得公司自主管理课题成果发布银奖2项。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向未来。杨国在技术创新领域深耕细作,从初生牛犊到破难关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责任和担当。记者   杨溢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