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4月17日
长寿区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
签署全面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创办高品质长寿学校

具体内容
快来和小编一起先睹为快吧!
↓ ↓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由潘梓年、赵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于1950年9月创建。1985年更为现名,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首任名誉校长并题写校名。
该校育人理念先进。上世纪80年代首推“五·四〇”方案,首建年级负责制,首提“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两把”理念。90年代首开中学素质学分制先河,得到前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进入新世纪,学校首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出并践行“塑造强健身心、涵养卓越品格、培养关键能力”的育人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胸怀天下、洞见未来、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卓越品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其素质教育探索之路广受好评,2018年,《关键能力导向的普通高中育人体系改革研究——华中师大一附中素质教育40年探索》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新时代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校学生多元优质发展。学校历年高考重点率、名校率、高分率均居省内榜首;国际奥赛各学科共荣获37枚金牌,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名列全国中学榜首;科技活动硕果累累,有500多项科技发明专利认证,8次进入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决赛;体艺特长学生多次问鼎全国赛事,心理教育、德育内化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皆为全省首创并保持领先;国外名校录取率高,有较多海外大学直通项目。学校是众多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学生后续学力充足,且经常在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等高校奖学金评比中得到肯定。
该校坚持“大爱办大教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学校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教育力量相对薄弱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就开始承担各种教育帮扶任务:对省内国家或省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恩施八县市、郧阳、通山、蕲春、浠水、团风等地)进行教育帮扶;在新疆博乐市开设分校(2009年)并派出管理团队,成为智力援疆的一面旗帜;选派优秀教师赴藏支教(2015年);助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江西上犹县;常年承担省内外各种师资培训(影子培训等)。学校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省内外开设十余所分校成立“卓越联盟”,共生共赢,协同发展。每所分校都迅速成为当地名列前茅的学校,有力促进了区域内优势资源辐射,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该校办学得到广泛认可。学校是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首批国家级示范校、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首批示范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小学先进后勤学校;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高中,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学校”,高票当选“辉煌荆楚60名片”之一;是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系首批“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学校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开办并广泛参与海外“孔子课堂”,德国歌德学院“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PASCH)项目学校、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安生文教基会考试中心。
目前,该校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目标奋力前进。
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办高品质长寿学校。双方根据“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优势,为长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多方位支持。双方将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动区域发展与提升、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与区政府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共同创办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在华中师范大学长寿学校的运行中,将全方位引进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丰富的办学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打造在合作区域内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学校,促进长寿教育品质和水平的全面提升。长寿区在政策范围内为合办学校提供师资、人才引进、教师发展、招生、生均经费、土地等方面政策与资源支持,提升学校发展质量。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