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曹叔叔送来的新衣服,好暖和!”这两天阴雨绵绵,气温明显下降,长寿区龙河镇中心校六年级的小洆瑞心里暖暖的。
每到冬天,为当地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添置新衣或生活用品,是曹礼远心里的一件大事。10多年来,没有一年落下。
今年54岁的曹礼远是龙河镇永兴村村民,是村里的“热心肠”,也是村民心中的“大好人”:装路灯、修便道、建提灌站、建“百宝屋”、为非亲非故的老人送终、关爱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
对于这些,曹礼远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用爱心和善举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父老乡亲的心田。2018年,他被授予长寿区第三届“十大乡贤”。

(资料图)
“长大后我要成为他这样的人”
曹礼远年轻时吃过很多苦。16岁时,因生活所迫,他背井离乡,一路南下到福建打工。干过泥水匠、当过保安、做过医疗器械销售……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小有成就,进入城市生活。
2006年,一次回乡探亲,却改变了他的生活。
“我发现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老人与小孩孤独留守。大冬天的,有些孩子衣衫单薄,老人们过着清苦的生活,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曹礼远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想为家乡父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2007年,他不顾身边人的劝阻,毅然回到家乡。
回乡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留守老人和孩子送去温暖。他联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时不时为村里的老人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偶尔会给一些钱补贴家用。主动联系附近的学校,为孩子们捐赠物资和助学金。
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曹礼远注意到面颊黢黑、眼里无光的小洆瑞。那时候,胆怯的小洆瑞都不敢抬头看这位“爱心人士”。
小洆瑞的母亲很早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很少回家,留下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了解情况后,曹礼远决定长期资助他,为他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过节都要去看望他,和他拉家常、“套近乎”。
慢慢接触下来,小洆瑞原本封闭的心,为曹礼远开了一扇门。
“曹叔叔就像我的亲人和朋友。”小洆瑞说,“每次和曹叔叔见面,他会关心我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夸奖我有进步,给了我很大鼓励。”
如今的小洆瑞,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在班主任程玲眼里,他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程玲说,小洆瑞的改变,和曹礼远有很大的关系。曹礼远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他愿意为孩子们花钱,更难得的是,他愿意抽时间、花精力来陪伴孩子。学校开展活动,他都要赶来参加。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他。
曹礼远说,有的孩子,因为缺乏陪伴和引导,学习上不用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他愿意与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为此,曹礼远担任龙河镇中心校的校外辅导员,成为“橘乡爸爸”,竭尽所能为孩子们提供关爱、陪护和心理辅导。
他多次为龙河镇辖区的3所学校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以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器材。
曹礼远的点滴关爱,温暖着留守孩子的心。小洆瑞激动地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曹叔叔这样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是个大好人,对我像亲人一样”
“曹四是个大好人,对我像亲人一样!”何淑芳老人口中的“曹四”,就是曹礼远,因在家中排行老四,当地人都称他“曹四”。
何淑芳的老伴叫曹远德。曹远德老人在世时,双目失明40余年,何淑芳也疾病缠身,靠着低保生活。他们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由于长期缺少陪伴,两个老人性格变得有些古怪,经常和邻居闹矛盾。
曹礼远了解情况后,时不时提着米、油等生活用品来看望他们,偶尔给些钱补贴生活。对此,老两口十分感激。
2018年的一天,在外出差的曹礼远接到何淑芳打来的电话:“我老头走了!”隔着电话,曹礼远感受到何淑芳的无助。“你莫着急,我马上回来。”曹礼远在电话里安慰何淑芳,随即赶回永兴村。
赶到何淑芳家里,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曹礼远心里五味杂陈。于是,他自掏腰包为曹远德老人操办“后事”。
“你别太难过,以后有事随时可以找我。”曹礼远安抚着无助的何淑芳,鼓励她打起精神照顾好自己。
“曹四,我家停电了。”“曹四,我的止痛药没了。”“曹四,空了来帮我背下红苕。”……此后的日子里,何淑芳有“召唤”,曹礼远必回应。

久而久之,在曹礼远的关爱下,原本性格古怪的何淑芳慢慢变得柔和起来,与人交流和善了许多。听闻曹礼远建了个“百宝屋”,免费为乡邻提供各种工具和小零件,何淑芳专门前去观看。
看着满屋的三通、接头、电池、电钻……专用于农家生产生活的各种小工具,何淑芳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儿夸曹礼远是个大好人。
“村里的留守老人多,有时候水电设施坏了找不到人维修,很麻烦。我本来就会这些,举手之劳而已。”曹礼远的话语朴实无华,却用行动温暖着他牵挂的人。

(资料图)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要是没有曹四,我现在怕是不能站在这里了。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说起曹礼远,70岁的张正芳眼泛泪光。
去年12月7日,张正芳不慎从梯坎处摔落,鲜血一下子从面部左边冒出来,左腿完全动弹不得。
当时因疫情管控,永兴村又受长寿湖阻隔,交通不便,求助120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看着张正芳流血不止、身体虚弱,有邻居立即拨通了曹礼远的电话。
曹礼远二话不说,用车载着张正芳就往区医院赶,得到及时救治。张正芳面部缝合40多针,骨折的腿进行手术复位固定。
在医院,曹礼远与张正芳的孩子碰头后,帮着办好住院手续,就悄悄离开了。张正芳的儿女们反应过来后,专门打电话感谢曹礼远:“我妈出血量挺多的,还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曹叔叔,谢谢您!”
“给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掏钱为左邻右舍硬化人行便道……曹四做的好事,我都数不清。去年大旱,他挨家挨户送水,还建提灌站保果树……”说起曹礼远的爱心善举,张正芳滔滔不绝。
柑橘是永兴村的支柱产业,村民80%的收入来源于柑橘。去年夏天,长寿遭遇严重旱情,部分提灌站因零件损坏导致无法使用,眼看成片的柑橘树就要枯死。曹礼远立即组织人员维修提灌站,从长寿湖抽水抗旱。提灌站供水不到的地方,曹礼远就带领群众开挖沟渠引水灌溉,帮助村民缓解旱情,保住“饭碗”。
干旱影响了部分村民用水,曹礼远就采购10个容量为80斤的水桶,从自家饮水池中匀出水送到饮水困难的村民家中。“我修缮房屋时,修建了一个饮用水蓄水池,可供村民饮水近2个月。”
“那天我正准备出去挑水,曹四就给我送水来了。”80多岁的焦合生想起曹礼远送水的事,连连称赞。
“小时候,我吃不饱穿不暖,村里的人没少帮我。”曹礼远说,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想为家乡人办点实事。

曹礼远为人低调务实,从不计较自己的付出,但村里人心里有一笔明白账。永兴村老支书白庆斌说,这些年曹礼远为村里装路灯、修便道、建提灌站、建“百宝屋”、为学校和敬老院捐款捐物,累计投入超过40万元,约500人得到曹礼远的帮助。
青山不语,微水无痕。家乡对曹礼远来说,是一种情怀和责任,他用点滴善意汇成暖流,温暖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只要是我能帮得到的尽量帮,能做的尽量做,直到我帮不动、做不动的那一天。”曹礼远说。 记者 陆世玲 曹丽华 特约记者 王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