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健康不能打折!
发布时间:2023-10-13 16:46:56 来源:人人长寿客户端
新闻摘要:

【编者按】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季气候干燥,不少人难免出现鼻干、喉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秋天到来后,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上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本期,我们就为你秋季健康养生支支招。
 

天气越来越凉,不知不觉迎来秋天。秋天因为气候原因,最易生病。季节交替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如同高原反应一般,容易发生疾病。秋季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导致人体的呼吸道系统、热平衡系统以及皮肤的免疫力下降、无法适应,自然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很多人在夏季食欲不振、偏爱冷饮,这样导致了脾胃受损,身体中一些营养素的缺乏,这些都容易引起疾病问题。

 

小心5大疾病找上门
 

1.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2.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3.肠胃疾病
 

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寒凉食物,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4.心血管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5.过敏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繁殖,易引起过敏。

养生要点
 

1.适当“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乃“薄衣御寒”养生之道。不过对于体质虚弱者或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2.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3.运动以登山为最宜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4.及时收纳夏季用品
 

秋分过后,应把夏季使用的凉席、电扇等用品收纳起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换上床单、薄被等,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饮食攻略
 

1.多食水果防干燥
 

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2.白色蔬菜养阴生津
 

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白色蔬菜一般津液较浓,有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
 

3.多喝汤滋润肺腑
 

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藕、土豆、山药都是煲汤佳品。
 

4.吃鸭肉去秋燥
 

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因此,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
 

5.早晨喝粥最养胃
 

秋天应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6.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饮食小贴士
 

适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苹果、柚子、石榴。
 

秋季来临,饮食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清肺为要,清润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调配好寒凉之性。
 

主食粗细粮搭配要比单独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虚热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黄米,健脾胃,补中气,温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调中开胃,益肺宁心。
 

蔬果方面应顺应天时地利,吃些当季时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蘑菇、香菇、小白菜、苹果、柚子、石榴等。
 

肉类方面,鲈鱼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常吃有益脾胃,补肝肾之功,适合用来贴秋膘,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烧烤。而“秋风起 鸭子肥”,此时也是品尝鸭子鲜美味道的大好时令;而且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是很好的贴秋膘之品。
 

少吃:辣椒、葱、姜、胡椒、油炸、油腻
 

医学研究表明,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气温变化无常的秋季,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为了减少秋燥症状,不宜多食辣椒、葱、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
 

秋季一定谨防“心衰”
 

秋季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老年、儿童以及抵抗力差的人群极易发生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加上秋天落叶纷飞,各种萧条的景象又会令人忧愁、敏感多疑。而这些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十分不利,会使原有病情加重,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区医院心血管内科郑兆斌介绍,在近期门诊病人中,心力衰竭的比例明显上升。其中有一位83岁的老人,患高血压28年,平时口服降压药治疗,病情都控制得不错。一周前因受凉觉得头晕、乏力、食欲下降,出现咳嗽症状,稍稍活动就觉得气急胸闷,经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年岁增长,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较多,这些都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的病因;另一方面,受凉后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气温下降时血压升高等,通常是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在不断地增加,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感觉往往不及年轻人敏感,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高龄病人由于记忆力差,病史叙述不清,缺乏特异性,家人通常会认为是年龄大了,体质差了等因素导致,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
 

老年人心衰时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昏、嗜睡或失眠,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讲话吐字不清,声音衰弱低沉;或胃肠道郁血表现如腹胀,厌食等。因此,如果患有心脏疾病或者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出现相关症状时,家人应提高警惕,考虑有心衰发生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就诊。
 

心衰的六大信号
 

1.连遛狗的力气都没了(气短和体力差是心衰常见的症状)
 

2.鞋变小了(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表现之一)
 

3.睡眠中经常惊醒(约50%的心衰患者会经历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4.枕头越来越高才舒服(心衰患者在躺着的时候,因为肺部有积液聚集,会感觉呼吸困难,往往会选择垫高自己的枕头才舒服)
 

5.止不住的咳嗽(心衰常伴有持续的咳嗽和咳喘,这是腹部积液积聚造成的)
 

6.想在屋里也带上手套(心衰者会感到浑身犯冷,手脚冰凉)
 

秋分一到,有以上6种症状的人,就要注意自己的心脏了,温差太大,你的心脏怎么受得了呢?这个时候要想避免心脏问题和保护心脏。
 

多吃这8种食物
 

紫甘蓝;发芽大蒜;海藻;咖啡;芦笋;猕猴桃;南瓜;葡萄
 

两个“水煮之物”,最利心脏
 

1.水煮花生
 

经常吃花生的人,冠心病发病率会降低35%;主要是花生中的脂肪酸,能降脂蛋白的含量;让心脏更舒服。
 

2.水煮大枣
 

有研究发现,大枣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5种人群需重点防范心衰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要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病发的隐患。
 

3.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后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记者 骆英/整理)

人人长寿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长寿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