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是德育之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必须要有匠心精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10月7日,在黄桷湾小学“党史亭”,校长刘晓波正在为党员教师讲授“清风讲堂”。
这是该校积极开展清廉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今年7月,黄桷湾小学被纳入清廉学校建设市级试点示范创建单位,作为全区唯一的试点示范学校,该校树牢“清风黄桷,立德树人”理念,坚持把清廉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结合,营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良好氛围。

强化理想信念,树立清廉“风向标”
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纪录片、剖析违法违纪案例、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在黄桷湾小学,党员干部们在教学之余时常参加这样的活动。
“首先就是构建党风优良的教育生态。”刘晓波告诉记者,学校通过理论学习支委会定期学、干部教育培训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跟进学、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学、第二课堂灵活学等方式,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同时,以“清风讲堂”“书记讲堂”“名师讲堂”“行动学堂”为载体,开展“四堂联动”,强化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和底线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融入学校工作全方面,持续建好“黄桷树下讲党史”党建品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压实主体责任,用好清廉“净化器”
“清风”吹动“廉花”绽放。在黄桷湾小学,学校层面不断强化“小微权力”制约,建立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促进清廉学校建设。
刘晓波介绍,首先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以区委巡察整改为契机,加强自查自纠、推动问题整改、完善制度建设,持续推进“阳光招生”“阳光工程”“阳光食堂”“阳光人事”,坚决遏制招生、招聘、招标等领域腐败问题,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校务信息公开等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化常态化。
同时,制定有效管用的“小微权力”清单及办学行为负面清单,聚焦学校基本建设、后勤管理、招标采购、招生入学、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明晰教职工评价指标体系职责,规范教职工行为,防止利用职务便利谋私利、夹私活。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规范食堂收支行为,落实学校领导、教职工与学生同餐同价制度,制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办法,督促该校教师自觉抵制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筑牢廉洁从教防线。

培育师德师风,擦亮清廉“探照灯”
该校积极组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清廉文化浸润校园、滋养心灵。在活动中,教职工一起挂清廉书画、设清廉专栏、制廉洁作品,将清廉教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各环节,持续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浸润作用。
“涵养清正师德师风是清廉学校建设的关键一环。”刘晓波说,学校健全了教师全员师德专题教育和日常师德教育制度,让每名教师熟知全面从严治党和清廉学校建设各项要求。
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增加清廉教育内容,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全员培训学习,对照《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加强教师法治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加强师德师风考评,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对教师使用聘任、评价考核的核心内容,把清廉要求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队伍中营造清净作风、清正教风。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机制建设、教育引导、典型示范,不断深化学校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常态推进、跟踪问效、责任落实的工作闭环,让清风正气充盈校园、廉洁自律浸润人心。”刘晓波表示。 记者 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