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磁荟-沙坪坝融媒 记者 赵杰昌)陈年琼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50多岁的她在家政护理行业深耕了23年。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从小保姆做起,一步一步成长为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并获得了沙坪坝区“十佳红岩大姐”、重庆市“巴渝大姐”、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诸多荣誉称号。谈到从业经验时,陈年琼说:“我的职业准则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付出就会有回报。”

当保姆实现自身价值
陈年琼老家在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家庭经济困难,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90年代初,刚满18岁的陈年琼经人介绍,来到沙坪坝区一教师家庭当保姆。
买菜、做饭、护理老人,这些看起来没有多少含金量的工作,做起来却不容易。陈年琼出生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见识也不多,一开始甚至连雇主家的电器都不会使用。好在主人耐心地教她。十分好学的陈年琼很快就上手了。
陈年琼性格开朗、做事认真、手脚麻利,护理老人耐心负责。渐渐地,她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当第一个月领到30元工资时,她高兴得彻夜难眠。
“做保姆一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这让陈年琼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坚定了她从事家政护理的信心。由于深受雇主信任,陈年琼在这个家庭一干就是10多年。
摸索新生儿护理经验
有着保姆从业经验,再加上有着天生的母爱情怀。2001年,陈年琼经人介绍,来到渝北区一客户家庭当月嫂,这也是她第一次开始接触母婴行业,那时候月薪只有几百元。
“月嫂服务的重点对象是娇贵的新生儿和初为人母的产妇,和保姆相比,这份工作需要更有耐心、更细心。”陈年琼说,新生儿刚出生,各方面还没发育好,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所以就需要特别用心,时时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多年的工作经历,也让她摸索出了新生儿护理经验。“每当到雇主家,我会仔细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掌握他们之间的个性、脾气、饮食爱好、卫生习惯等,主动把自己融入雇主的家庭,把产妇和新生儿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用心去照顾。”在短暂的相处中,陈年琼总能迅速和雇主家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
同时,陈年琼在工作中还养成了每天做笔记的好习惯。新生儿每天的吃喝拉撒睡等情况,她都会认真进行记录。“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可以随时调整改进护理方法。同时,有什么异常情况也能及时进行追溯,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

陈年琼说,作为一名月嫂,新生儿黄疸、吐奶、肠胀气、湿疹等这些常见的问题都需要学会观察和处理。还有每天奶量、尿量、大便颜色等也需要了解。她还从小宝宝的哭声中摸索出了安抚照顾方法。
“金牌”月嫂深受欢迎
在同行人的眼里,除了专业能力,陈年琼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她从不自卑于自己的学历低,而是通过不断“充电”提升自己。“母婴护理也有大学问,起初,我连怎样兑奶粉都不会。”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陈年琼就买来母婴护理专业书籍,一有空就“恶补”起来,她还多次参加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举办的月嫂、育婴师、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不但获得了高级育婴师证书,还在家政护理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通过不断“回炉”参加学习培训,陈年琼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月子餐制作、小儿推拿保健等技能愈发熟练。渐渐地,她成为行业内十分优秀、口碑很好的“金牌”月嫂。而这些,也是陈年琼实现稳定就业、获得更好发展的“敲门砖”。
这些年来,陈年琼服务了80多个育儿家庭,短的一个多月,多的长达几年,足迹遍布重庆、成都、广州等地。一流的服务技能和口碑,让她每年的工作档期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的。而为了诚信,她甚至放弃了客户推荐到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外家庭工作的高薪聘请。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打拼,陈年琼用辛勤劳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她用积蓄修建了别墅,买了车,生活过得甜蜜而幸福。
采访结束时,陈年琼表示,在多年的母婴护理工作中,她不仅收获了客户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金牌月嫂只是一个冠名而已,只有用心用情踏踏实实做事,才能让客户满意。”陈年琼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进步,客户需求、护理观念、护理技术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她将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用真情和爱心服务好每一个育儿家庭。
编辑:陈云鹤
责编:冯剑 杜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