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沙磁荟客户端(通讯员 熊颖)“群众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就什么时候接访;群众关切哪里,我们的关注点就在哪里。”5月11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天星桥街道工委找准群众傍晚“闲时”,组织人大代表来到社区,和群众面对面“话家常”,问其所需、解其所急。
傍晚接访听民声
傍晚时分,天色未暗,有些年轻人刚下班走进小区,有些老年人已吃完晚饭出门散步……在天星桥街道都市花园社区,人大代表们结束一天的本职工作后,来到居民中间,开始当天的接访。
社区的老榕树下摆着几套桌凳,代表们刚坐下,居民们便很快围了过来。

“发放给残疾人的补贴能不能再提高呀,帮困难群众呼吁一下吧!”居民唐孃孃第一个反映,她说,社区有户残疾人家庭,年迈的老两口退休金并不多,却还要供养患有残疾的孩子就医吃药,家庭情况又不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一家人过得很是拮据。
“对对对,在我们社区,残疾人家庭有100多户。”坐在旁边的居民也附和道。区人大代表刘贻、杨光,一边和大家亲切地聊天,一边快速拿笔记录,还不时询问有关情况。
一旁,张世文等代表也正和群众围桌而坐,进行交流。
“我看有些社区开办了老年食堂,我们社区老年人也不少,能不能也建一个,方便大家用餐。”除了老年人扎堆倾吐心声,顺道路过的年轻人也停下来反映情况。“我就想呼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是老老少少都关注的问题,期盼很久了。”
天色渐渐变暗,更多的居民却凑了上来。桌旁坐满了,不少人就坐在榕树下筑起的石台上,听别人提建议,看到代表们没有架子、认真记录、真诚亲切,也纷纷加入、共同呼吁。
坝坝会上汇民意
“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组织代表在傍晚时间开展户外接访活动了。”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天星桥街道工委主任刘贻介绍,这得益于社区“民情民意坝坝会”的落地。

近年来,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致力于探索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了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去年7月,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在都市花园社区成立了“民情民意坝坝会”,建立起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交流的渠道。
“这个户外代表工作站,也是设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楼的人大代表工作站职能职责的延伸。”刘贻说。
以前代表们都是每月20日这一天在三楼接访群众,接访时间通常是居民的上班时间。后来,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发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旁的榕树下有一块小空地,可供有效利用,便建议社区将空地进行改造,增添桌凳,搭建起户外代表工作站,同时安放了一个“民意收集箱”。
这个地方,居民往来便利。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在征求代表意见后,尝试着开展户外接访,尤其是傍晚接访。
把代表联系点“搬到”群众身边,在群众更方便的时间点倾听民声,这不但让群众更加熟悉人大代表,也让代表们感受颇深。杨光代表说:“在室内的代表工作站,接访的氛围相对比较严肃,群众容易变得拘谨。现在开展户外接访、傍晚接访,融洽了氛围、便利了群众,更能拉近代表和群众的距离。”
“五步循环工作法”解民忧
小区内,业主安装防盗门,把过道变成私人用地;还建房小区因物管公司撤场,垃圾无人清运;部分老旧楼栋配置的灭火器快到期了,有严重安全隐患;小区内树枝茂盛,雨水顺着枝丫流进居民家中……
小区外,爱华大厦外墙瓷砖脱落并有部分松散,威胁行人生命安全;双拥大道涵洞内无路灯,行人过路不方便……
据了解,近一年来,都市花园社区通过“室内”“户外”接访两步走,共收集梳理问题30余个。
为了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还建立了从收集群众意见、分流、办理、反馈以及再办理的五步循环工作法,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出门散步就能碰到人大代表接访,反映的问题很快就有了答复和解决办法。”截至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妥善协商解决或已上报有关部门处理,个别问题正在解决中,代表们将继续跟进推进落实。
接下来,人大天星桥街道工委将举办更多接地气的接访活动,更好地倾听民声,汇集民意,解决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