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风·评论|初中生办婚宴,如此“过家家”尴尬多
来源: 编辑:雷诗 2024-04-02 09:56:06
新闻摘要:

近日,山东新泰一名初二学生在村里办了婚宴。3月25日,当地镇政府承认双方都是未成年,已对双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女孩已经回到自己家。(澎湃新闻3月26日报道)

模仿是人的天性。看看当代玩具市场的“成人化”现象、集体玩的“过家家”游戏,就知道孩子已经在间接体验成年人的生活。夫妻角色、父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在游戏中开始“觉醒”了。

玩具也好,玩“过家家”游戏也罢,相信没人会把游戏等同于现实生活。假如“过家家”变成活生生的婚礼活动,相信当代人觉得这是个“天方夜谭”。没想到,这样的不可能之事居然变成了现实。

如果一个世纪前出现这样的婚礼场面,相信是标准的正剧;21世纪出现这样的婚宴,就有点滑稽剧的味道了。众多见多识广的微博网友,大跌眼镜过后开始议论纷纷。

不少网友对14岁的新郎年龄颇感震惊。“未成年结婚……我人麻了。”“未成年保护法失效了?”

婚宴非同儿戏,这样的“明媒正娶”,不由得让人感慨人生的穿越。“小时候看大人结婚,长大了看看小孩儿结婚。”“不结婚的天天催,这想结婚的不给结。”

初中生举行婚礼宴请宾客,真实版的“过家家”上演,这样的尴尬显然是多重的。

这样的“过家家”,展现的是尴尬的时间伦理。对于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婚姻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单就新闻当事人的小新郎来说,大约早婚了8年。人生的要义在于,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时间伦理规定的是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忙着“成家立业”,这样的“过家家”尴尬的是时间伦理。

这样的“过家家”,展现的是滑稽的程序正义。游戏世界的“过家家”,角色的扮演者和围观者都很清楚这是一种虚拟的故事,每个角色只是按照规定程序演绎故事。新闻中的双方家庭,却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婚礼议程,把婚礼的标准流程认认真真走一遍。想象双方父母肚子里都有苦水,只是无法言说,明知这样的婚礼滑稽,也得遵守传统社会婚礼的程序正义。

这样的“过家家”,隐含的是干预的虎头蛇尾。按照新闻,当地有关部门在婚礼的第二天就采取干预措施,让女方家人领人。这样的“回娘家”究竟是婚礼程序正义的延续,还是真的就此解除婚约,公众无从得知。只是这样的“句号”,更像是应对网络舆论。否则,一桩“生米煮成熟饭”的婚宴,岂是几个干部现场发号施令一下,就可能真正结束的?

尊重法律,让婚姻的文书再飞七八年;尊重民俗,用实践的智慧调和双方的关系,比简单粗暴的干预和指责,也许更为明智。

( 作者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沙坪坝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沙坪坝发布
沙磁荟微信公众号
沙坪坝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