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乡村是点缀在都市里的明珠,如何让“明珠”持续发亮,以鲜亮之姿惠及百姓,携光彩之形生动乡村?
歌乐山上的美丽田园。郭晋 摄
沙坪坝区给出的解题思路之一:实施诗意田园研学乡村建设,用研学的形式,串联区内乡村优质元素,融合“红岩精神”浸润其中,以沙坪坝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线索,将乡村振兴文章,以小切口融入,构建出资源盘活的生动场面。

搞乡村研学,沙坪坝区有什么底气?
七彩公路连接起城市与山乡。林汉渝摄
有“颜值”敢创新。近年来,沙坪坝区结合中梁山智慧田园、缙云山文创产业和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产业板块布局,投入资金6亿元,进行“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打造了中土路、盐堰路、缙云山环道、青凤路等10条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线路,不断发挥以路聚产的功能,做深路产融合,让一个个偏僻山村焕颜重生,逆袭为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有“品牌”敢争先。科教是沙坪坝区的“金字招牌”,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无数莘莘学子从沙坪坝区走上时代舞台,更有众多学子对辖区高校心生向往,多年来积攒的教育经验,让沙坪坝区敢于争先,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把根扎下,把气接上,汲取大自然的力量,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从而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有“传承”敢作为。沙坪坝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巴渝文化的繁盛地、沙磁文化的发源地、抗战文化的聚集地、红岩精神的诞生地。近年来,沙坪坝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为载体,持续擦亮红岩品牌,持续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壮大红岩志愿者队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信仰汇聚成光,以行动诠释传承,让红岩精神成为沙坪坝这座英雄之城最鲜明的精神地标,让红岩精神滋养学生成长。

11月12日上午,南渝师生走进三河村,走近三河村村民,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此次研学活动中,南渝中学校园小记者社携手少年马克思主义宣讲社,将课堂中讲述的“乡村振兴”放到现实中,通过采访三河村当地村民、项目业主、工作人员,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切身感悟国家振兴、时代进步、人民幸福。
来自沙坪坝“远山的呼唤”。伍北海摄
“研学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乡村、亲近大自然,感受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乡村发展充满信心。”南渝中学张熙乔说。
在沙坪坝区,研学并不是单向度汲取,而是双向道奔赴。学生们走进乡村,把歌声、欢笑声、求知声带到了田间,让青春朝气充盈整个山间,和当地村民的互动中,整个乡村生动了起来。
南渝中学的此次活动,是沙坪坝区深入推进田园研学走深走实的缩影。据了解,沙坪坝区教委印发《全面加强中小学研学工作的若干举措》等专项文件4份,先后建设中小学研学基地25个,形成《“寻根·行走的青春——强根正气”研学精品课程集》。
今年4月,沙坪坝区委区政府举办全区中小学研学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3条青春研学路线,实施《2023年“寻根·行走的青春”主题研学活动方案》,82所中小学与29个乡村振兴村点签订协议,启动“校村共育”项目,引导更多学生走出校园、走近家乡,把气接上,把根扎下。

远山趣野生态农场位于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包含露营基地、荷塘月色、三河茶舍、五彩稻田、农趣广场等多个功能区,开设有亲子活动、自然课堂等多种体验活动,开发有劳动教育、生命安全、传统文化、国防教育等中⼩学研学课程100余项。
青春活力在郁金香花丛中“绽放”。沙坪坝区教委供图
太寺垭森林公园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基地以劳动创造美丽为切⼊点,引导学生在“灿烂郁金”“葵花向阳”“桂菊飘香”“红梅傲雪”的课程实践中,培养热爱美、耕耘美、传递美、创造美、享受美的素质。
凤凰花海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坐落于沙坪坝区凤凰镇的凤凰花海“花漫大地”四季花景观园,种植有各类花卉和景观植物300余种,可同时容纳1200余名学生开展一日研学活动。
研学,在沙坪坝区正蔚然成风。近年来,该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以研学为切入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优化以研学为突破的五育协同机制,探索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新路径,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
“趟”出新范式,沙坪坝区怎么做?以研学为统领,构筑“大思政课”新格局。以“新时代红岩大课堂”为载体,创新“思政+共行”模式,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行走思政大课堂。
森林公园里的奇妙扎染体验 沙坪坝区教委供图
以研学为统领,实施“五育并举”新路径。深化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建设校内外联动的劳动“优师库”“课程链”“基地群”,打造东中西部特色鲜明的劳动实践“阵地圈”。
以研学为统领,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实施校村共育项目,让广大学生亲近家乡,参与家乡建设,以校园文明推动乡村文明,以乡风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田园研学为线,沙坪坝区正努力“趟”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对此,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说:“以研学统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亲子研学、民宿餐饮、农事体验、赏花采摘等业态布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出乡村多元价值、复合价值,高水平绘就中部‘诗意田园’。把根扎下、把气接上,沙坪坝区的乡村将更生动,更和美。”
-END-
审 核:冯 剑
责 编:刘 柳
编 辑:胡亚亚
来 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