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明媚春光、不负和煦暖阳。春天里的沙坪坝,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位于沙坪坝区的中梁镇,通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推动乡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还被获评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如今,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成为了不少人感受春天气息,宁静、悠闲的春游目的地。美丽乡村在春意的映衬下不仅格外迷人,通过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一批批应季的“土特产”和一家家民风淳厚的农家乐,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鉴乡野风味。
常态化整治助力常态化保护
“‘绿水青山’是农村的最大优势,而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事实上都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中梁镇党委书记李骥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发展方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中梁镇围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过去的环境是无法和现在相比的,绿水是真‘绿’、青山是真‘青’。”家住中梁镇石院村村民肖敏告诉记者,过去的乡村环境,是“走路一脚灰、下雨随处泥”。而现在,推窗即见的是宜居宜人的好风光。
而这样一种变化,离不开近年来中梁镇围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开展的常态化整治。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中梁镇的做法主要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治理的全过程。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把那些不符合乡村绿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
仅过去的2022年,中梁镇在全面落实“河长制”上,组织镇村级河长巡河1832次,发现处理问题100余件;开展污水管网改造及水库清淤综合整治,灿若湖等一批重点水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同时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水产养殖尾水全部达标排放,主要水体水质稳定保持Ⅲ、Ⅳ类;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61%,组建秸秆焚烧巡查队伍,及时制止露天焚烧现象。
近年来,还整治“散乱污”企业360家,关闭搬迁320家,完成两违整治63万平方米、“大棚房”19.28亩;完成5个片区、1200余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并全部复绿,完成国土绿化提升任务2900亩,治理地面塌陷115处;新建生态湿地11处,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40套,辖区企业污水设备配置率达100%。
从“院坝会”中找准乡村自治活力
前不久,在中梁镇茅山峡村,一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院坝会”召开,当地村民不仅在会上主动认领了整治工作的“个人业务”,还在会上通过“积分存折”换取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院坝会”,时间、空间要求不高、主题明确、内容通俗易懂,成为了中梁镇近年来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地村民不仅能从中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还能在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工作中,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就很喜欢这种方式,宣传知识直白又生动,有什么意见建议还能当面提。”永宁寺村村民胡志刚说,通过“院坝会”这样一种贴近村民的议事和宣传方式,村民在关心支持乡村建设上有了不少积极性。比起过去“要我做”,现在是“我要做”,而且做了还能赚积分、换商品。
如今,村民在农闲之时“顺便”开个会,成为了乡村一种简单且接地气的“潮流”。通过村委会讲、志愿者说、村民议的形式,中梁镇先后完成改厕3682户,新改建公厕2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开展“一化两改三不见”行动,推进果园、菜园、田园、花园和家园“五园共建”,整治农房985栋,种植花卉12.85万平方米、果树1500余棵。
而通过“积分制”,还开展绿化美化庭院380余户,评选美丽庭院350余户;整治农房风貌1146栋,整治空中管线“蜘蛛网”25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栽种花草16.8万株,灌木10.2万株,树7.36万株。同时,不断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法治观念和文明乡风新面貌。
挖掘乡村价值 做好产业“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全力提升乡村“颜值”的基础上,中梁镇因地制宜打造产业“气质”。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深入研究乡村产业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高端化、生态化的发展路子。
不久前,新一批“中梁好物”又“上新”,草莓、沃柑成为了春季俏销的热门水果。而当地不少绿色农业生态园推出的采摘活动,不仅能尝鲜还能玩出乡野乐趣。
“我们着力发挥适合本地发展特色的产业优势,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李骥介绍说,目前所打造的“中梁好物”还包括了城市居民餐桌上喜欢的萝卜、玉米、西瓜、蓝莓、羊肚菌等“土特产”,通过以不同季节为主题,对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
据了解,在发展绿色产业上,中梁镇鼓励发展绿色智慧型生态产业,并积极构建“企业+集体+农户”联营模式,集体和农户每年可分红20余万元。同时,实施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每年增加集体、村民收入60余万元。
在实施产业强镇建设上,以“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走生态产业化之路。先后支持指导太寺垭森林公园、开心农场、荷塘悦色、阿Q农场等20家农旅企业申报实施产业融合发展项目48个,推动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并引育发展自然、生态、野趣的高品质民宿。认证“珍稀羊肚菌”“溶洞豆芽”等特色产业项目6个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其中打造的“中梁好物”,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仅去年,销售额达60万。
此外,为了振兴乡村产业,中梁镇还积极探索农文旅发展之路,依托湖河、林地等自然资源,促进“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2022年全镇旅游人数24.8万人、旅游收入2500万元。打造高标准农田1300亩,发展赏花摘果、研学体验等新型服务业态。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全镇现有“两品一标”认证产品13个,名牌农产品3个,巴味渝珍品牌授权产品5个。目前中梁镇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拥有全国文明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
(记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