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镇:以文化人 让文明乡风浸润乡土
来源:沙磁荟 编辑:雷诗 2023-06-16 17:11:11
新闻摘要: 通村到户的柏油马路,点亮黑夜的盏盏路灯,不断扮靓的村民庭院......一幅产业兴、生活美、乡风正的美丽画卷正在中梁镇徐徐展开。今年以来,中梁镇以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文化先行、以

通村到户的柏油马路,点亮黑夜的盏盏路灯,不断扮靓的村民庭院......一幅产业兴、生活美、乡风正的美丽画卷正在中梁镇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中梁镇以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文化先行、以文化人,推动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村容村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让乡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谐向善的文明新气象。

打造村民喜欢的文明“微”阵地

中梁镇的“灿若湖”旁有家经营了好几年的农家乐,老板肖敏热情大方,不管是前来观光旅游的城市客人,还是周边的邻里乡亲,都能和她侃侃而谈。

在她家的农家乐旁,镇里打造了一个很有“乡村味”的“红岩先锋服务点”,肖敏主动成为这个服务点的“红岩志愿者”。

“游客可以在这里歇歇脚,村民们茶余饭后也能来这里聚一聚。”肖敏告诉记者,“红岩先锋服务点”除了为游客提供帮助以外,这里还经常性成为开展政策宣讲、居民表达诉求的一个平台。

“红岩先锋服务点”空间不大,但小而“精致”。里面不仅“装”着便民服务,还有很多立足村民需求、凝聚民心民意的举措,其中最受村民欢迎的便是在里面开展的乡村议事活动和宣讲活动。

“通过这样一个小阵地,很容易地把一些乡村治理工作搞‘活’。”肖敏介绍说,一方面,在显眼处张贴关于乡村工作、文明评比、自治“积分”、事项通知的“墙报”,村民一眼就能读懂。另一方面,利用农闲之余,召集村民喝杯茶、坐一坐,用大白话宣讲大道理,院坝味足、知识性强、接受度高。

据了解,目前,中梁镇依托于村民自家院坝、自家花园而建设起来的“红岩先锋服务点”就有4个,它们在村里都有着很高的“流量”。而迅速在当地“走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让村民关心、村民需要的事项迁移到了“家门口”。

不断盘活群众身边的“微阵地”,中梁镇还整合利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党群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社区学校等阵地资源,组建了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时,聚焦群众愿意去、喜欢去、经常去的邻里院坝、纳凉长廊、村(社区)小广场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了“和顺茶馆”、“红岩党群服务点”、“同心院坝”等随到随用的文明实践点,不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文化娱乐、农产品推广、健康义诊、积分兑换等志愿服务。

这样一种“微”阵地加“微”服务的形式,为当地村民构筑起了10分钟“党员联络圈”、“组织生活圈”、“便民服务圈”和“文明实践圈”。

推动乡村文化丰富多彩

不久前,沙坪坝区“诗意田园 和美乡村”乡村振兴农文旅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中梁镇举行。在众多表演队伍中,有一支来自中梁的腰鼓队。十来个队员,全部是当地村民。

鼓点节奏、手上动作、脚下步伐,这支“本土”腰鼓队显得十分专业化。队长李良珍告诉记者,腰鼓队能在动作上整齐划一,在艺术呈现上精心设计,除了大家对乡村文艺的热爱,更是得益于有来自“高手”的指导。

李良珍口中的“高手”,实际上是中梁镇近年来为了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水平,针对村民的需求,对外请来的专业老师。这些专业化人才下乡进村,让村民们在田间院坝里有了“高雅娱乐”。同时,一批优秀的文艺节目下基层开展演出,也让村民在视听享受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在乡村“种”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服务的提升,让文化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动力,让村民闲暇之余不仅仅是只有三五成群结伴聊天,还能有更多选择。”中梁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况小英说,以文化人,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当地有了更多文化惠民的舞台,也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镇建立起了4个骨干文艺团队,建设有8家农家书屋,还成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从报刊阅览、图书借阅,再到瑜伽、健身,城市里面有的文化场景,村里也有。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照片上这位是2020年中梁镇评选的‘身边好人’李长孝。”曾邦伦作为龙泉村党委书记,对村里发生的各类好人好事常记于心,也在走进农家院坝开展工作的时候挂在嘴边。他说:“营造乡村文明好风气,哪怕是用村民身边的一个典型案例去宣传,都会很有说服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龙泉村既是全国文明村,又是重庆市家风家教示范点。在身边“好人”的不断带动下,村两委和村民一起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文明“风向标”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

实际上,龙泉村只是中梁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全镇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了8支红岩志愿服务队,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红岩志愿服务“六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在空间上向“田间地头”延伸、在内容上向“大事小情”拓展。

如今,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镇里还上线了“小积分、大治理”微信小程序,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关爱帮扶等活动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从而激发乡村文明建设的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与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密不可分,需要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中梁镇宣传委员胡艳惠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形式、打造项目品牌,以建设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突破口,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多样化功能,以文明实践赋能乡村发展,全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记者 张浩 实习记者 程琳玲)

沙坪坝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沙坪坝发布
沙磁荟微信公众号
沙坪坝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