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门口有了停车场和便民梯桥后,不但出行方便,而且社区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住在这里心情特别舒畅和踏实。”12月29日上午,家住小龙坎街道嘉新社区华天俊秀小区居民曹华高兴地说道。
曹华出行条件的改善,得益于小龙坎街道今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
安装便民桥梯 解决居民出行难
今年以来,小龙坎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了一批城市更新“微改造”项目,通过安装便民梯桥、改造小区花台等措施,解决居民群众出行难题,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
记者在站南路停车场下面的路边看到,这里新安装的人行便民梯桥有6米多高,桥边贴着“上下楼梯、注意安全、小心地滑”等温馨提示语,不时有居民通过梯桥进入上面的停车场。
站南路停车场地处嘉新社区,周边有金沙天街、家乐福等大型商业设施和重庆市第八中学、区实验一小、小龙坎派出所等单位,附近还有近5000户居民,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一直以来,由于停车位严重不足,辖区社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和办事群众停车成为难题。再加上周边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群众投诉不断,成为居民心头“堵点”。
为解决停车难题,今年年初,小龙坎街道将站南路停车场建设作为街道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3月,街道利用火车站加盖后形成的闲置边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214个停车位的智能公共停车场。
该停车场紧邻三峡广场商圈,每天经过这里的居民、学生和办事群众较多。停车场建好后,由于没有配套的路桥设施,路经此处的群众都要绕道爱德华医院人行天桥,步行20多分钟才能到达旁边的三峡广场。为方便群众出行,今年10月,小龙坎街道积极筹集资金,投入8万多元,在停车场路边修建了一座高6米多的人行便民梯桥,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
修建花台 提升老旧小区颜值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面子”要好看,而且“里子”也要惠民实用。今年,小龙坎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实施了外立面整治、加装电梯、修建花台、铺装地砖等“微改造”项目。
小龙坎街道嘉新社区明珠楼小区是“三无”(无物业、无业委会、无主管部门)老旧小区,居住着50多户居民,其中老人和小孩比较多。由于没有安装电梯,居民上下楼很不方便。居民杨建华住在小区12楼,家里有老人和小孩。他告诉记者:“没有电梯,老人和小孩每天上楼要半个小时左右,中途还要休息两三次,真的很辛苦。”
如何将安装电梯这件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小龙坎街道从居民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改造方案和治理模式,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倾听居民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电梯安装资金等方面难题,并及时组织施工。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新安装的电梯将于春节后投用,小区200多名居民将告别无电梯的历史。
小龙坎文化村149号—164号小区有141户居民,500多人。该小区是80年代的老旧房屋,以前,这里地面坑洼不平,垃圾随意堆放,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今年9月,小龙坎街道联合相关单位进行升级改造,对房屋外立面重新进行粉饰,地面铺装了防滑地砖,新修了花台和树圈。在街道和社区发动下,居民们也纷纷加入到美化环境行动中,小区居民易萍精心装扮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家里的阳台还被评为2021年重庆“最美阳台”。
记者在小区看到,地面干净整洁,树圈设置规范,绿植点缀花台,俨然一个小花园。“现在小区的居住环境很好,走路也很安全,感谢街道为我们办的实事。”正在小区散步的居民鲁素华婆婆说道。
小龙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中表示,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我区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蓝图已绘就,关键是行动。接下来,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为发力点,着力实施一批城市更新“微改造”项目,利用闲置地块修建社区公园、健身步道等,进行环境美化和停车、健身场所打造,通过小投入,“微改造”,全面盘活边角地、激活老马路、提升老厂区、扮靓老街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缺配套、无环境等突出问题,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记者 赵杰昌 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