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留学重庆”品牌建设,近日,“渝见中国·医脉相承”——乌兹别克斯坦22名医学生短期研修班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学校开班。
研修期间,为进一步促进中乌医学交流,深入领略中医药的古今魅力,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学员的一场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交融,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让中医药智慧在丝路沿线绽放新光彩
开班仪式上,三峡医专相关负责人向来校学生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此次学生来校交流是中乌双方院校交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并对未来双方院校加强师生交流互访提出希望,期待通过此次交流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费尔干纳公共卫生医学院教师代表拉提普乔诺夫·阿齐兹别克对三峡医专精心筹备的研修班表示感谢。他提到,近年来,三峡医专与乌兹别克斯坦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也取得显著成效,此次学生交流将进一步夯实双方院校合作基础,也欢迎三峡医专的学生能够赴乌兹别克斯坦交流。
在开班现场,双方学校学生进行了交流对话,护理学院学生代表还向乌兹别克斯坦学生赠送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以“十二生肖”和“四大名楼”为主题的土家族“西兰卡普”系列文创产品,让乌兹别克斯坦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本次短期研修为期十天,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费尔干纳公共卫生医学院等院校自合作以来,第一次实现学生来访,标志着中乌双方院校职业教育合作迈入新阶段。
研修内容涵盖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传统文化体验等模块。学校特别安排了中医养生功法、“万州三峡绣”刺绣技法鉴赏体验以及中医药企业见习等课程内容,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学子深度感知中医药的疗效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将以此为双方院校学生交流的起点,深入推进学生联合培养项目,让中医药智慧在丝路沿线绽放新光彩。
探药香古艺,习特色疗法,领略中医药魅力
为进一步促进中乌医学交流,深入领略中医药的古今魅力,三峡医专为乌兹别克斯坦医学研修班学员精心安排了一场融合文化探秘、古法实践与特色疗法学习的中医药深度体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交融,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在研修期间,学员们沉浸于浩瀚的中药世界,通过丰富珍贵的中药材标本、详实清晰的历史脉络展示及现代化互动装置,系统性地了解了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国内产地分布、三峡地区中药材资源、传统经验鉴定及现代科研前沿,对中医药的科学体系与文化根基建立了多方位认知。
学员们进行了药物生产实训车间的参观,重点了解了现代中药生产的规范流程与质量管控理念,对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与标准化建立了直观认识。
学员们还深入学习传统制药技艺,三峡医专的老师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中药炮制讲解,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炮制“减毒、增效、改性、矫味”的核心目的以及炙、煅、炒、煨等主要方法的原理与妙用,并详细展示了炒法工艺。之后便是动手实践——传统水泛丸的制作。在老师示范指导下,学员们亲身体验了这项古老技艺,称取药粉置于药匾中,加水旋转,通过巧妙的推、拉、揉、闯动作,使药粉逐渐“泛”成大小均匀、圆整光滑的丸剂。学员们全神贯注,在药粉翻飞与指尖揉捻中感受中药粉末的蜕变。上午接近尾声之际专业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大蜜丸的操作工艺,学员们深刻体会着传统手工制丸的匠心独运与不易。
活动进入了全新的学习模块——中医特色疗法:艾灸和拔火罐。专业教师首先讲解了艾条的来源、使用方法、功效以及拔罐疗法的理论基础、适应症、禁忌症及安全操作规范,接着进行了规范操作示范,包括艾条使用方式和火罐的闪火法、留罐时间、起罐方法等关键步骤。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员们不仅感受了艾条产生的热量对穴位的刺激,还进行了拔罐的初步体验,体会罐体吸附于皮肤带来的独特感觉,对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外治法充满了好奇与兴趣。
从科技馆的知识启蒙,到名人形象拓印创作,再到炮制讲解与蜜丸、水泛丸的古法实践,层层递进,让学员在动手动脑中深度感知中医药的文化根基与生命智慧。
接触并亲身体验了特色新疗法。学员们赞叹于中医药的多元魅力与现代活力,许多学员表达了将所学所感带回祖国、服务当地民众健康的强烈意愿,并热切期待未来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从中医院到三峡绣: 研修班的“手作”中国课
研修期间,乌兹别克斯坦医学院学员们还展开了一场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民间工艺之美的文化探索之旅。学员们走进该校附属中医院参访中医临床,体验了被誉为“万州明珠”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绣技法。这场跨越古今的实践课程,生动诠释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未来医者注入深厚的人文底蕴。
诊室里,“舌苔黄厚提示湿热,脉象弦滑关联肝气郁结……”中医老师将抽象术语转化为现代医学语言。学员们惊讶发现,中医辨证如同破译身体密码:“望”诊台前,眼底血丝与指甲颜色成为“健康仪表盘”;“闻”诊教学中,咳嗽声的干湿差异指向不同病机;纷纷亲手体验“切”脉,在导师指导下感知“如按琴弦”的肝郁脉象。大家认真聆听感受着美妙的东方医学,现场请教声讨论声不绝于耳,炎炎夏日,此刻大家需要的防暑耳帖派上用场。
中药房远远飘来的浓郁药香,引导着学员们三步并作两步想一探究竟。在药师介绍下,大家靠近调剂柜台,体会用戥秤精密称量,将中药进行配伍入方,药匙轻拢间,君臣佐使的千年智慧已流转于氤氲药香之中。
研修课堂转换至三峡绣艺术传承基地。学员们被一幅幅以三峡山水、民俗生活为主题的绣品深深吸引,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是亲手体验,在传承人指导下,学员们拿起绣针丝线,尝试在绣绷上勾勒简单的图案,看似轻巧的运针,实则对力道控制、专注度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下针要稳,心态更要静”,一位学员体验后感慨,这与外科手术中对精细操作和沉稳心态的要求,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针都关乎整体效果,如同诊疗中每个细节都关系患者健康。
当学员们感草木灵犀、悟指下乾坤,捻起编织千年文化的丝线,一场跨越时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已然开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以及对和谐之美的追求,将照亮学员们未来的行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