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刘淇境 守护文化根脉的“赶路人”

2025-07-11 16:13:59

听新闻

图片

 

IMG_3798

刘淇境(中)讲解苗鼓技巧。 记者 冉 立 摄影

 

清晨的彭水县城,雾气缭绕中传来阵阵鼓声。县文化馆排演厅里,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子正专注地指导着苗鼓训练,时而轻快如溪流,时而磅礴似江河。他就是县文化馆副馆长、文化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刘淇境,一位用十六年光阴守护文化根脉的“赶路人”。

  2024年,刘淇境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跋山涉水寻访民间艺人的执着,夜以继日整理非遗档案的坚守,以及创新思路让文化瑰宝重焕生机的智慧。

  大山深处的文化“拾穗者”

  2009年,刚接触非遗工作的刘淇境从梅子垭镇文化服务中心到县文化馆挂职学习并协助开展申报保护工作,彼时面临严峻现实:全县仅有7项市级非遗项目。“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这个信念支撑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田野调查。

  在记录《彭水太原民歌》时,他和团队遭遇车辆抛锚,踩着泥泞推车前行3个多小时,抵达时已成“泥人”。老歌师傅被这份执着打动,倾囊相授200余首濒临失传的山歌曲目。在郁山中井河拍摄时跌入水中,整理《郁山孝歌》时通宵达旦……这样的故事在刘淇境的非遗生涯中不胜枚举。

  “非遗保护最宝贵的是原真性。”十六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39个乡镇(街道),采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实物“五维采集法”,梳理全县非遗线索1000余条,主持拍摄《重庆瑰宝》《高台狮舞》《歌声飘扬苗家寨》等非遗专题片,对《苗族民歌》和《高台狮舞》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建立了彭水非遗数据库。

  在刘淇境的推动下,彭水非遗名录实现跨越式增长:国家级项目从零增至2项,市级项目达35项,县级项目270项;2018年以来,培育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7名。

  守正创新的传承“摆渡人”

  “我们抓非遗传承,要的就是‘活’起来,‘传’下去,要通过多元化、有特色的形式载体让非遗深入人心。”

  刘淇境深谙此理。他构建起完善的三级保护体系,主持申报建设了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5处,市级非遗传习所10个,市级非遗工坊3个,县级非遗展示体验馆1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处。于是,苗歌、苗绣、铁炮火龙、高台狮舞、甩手揖等一批批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传习所。另外,还推动16家非遗企业落地,培育18支展演队伍。特别是“彭水晶丝苕粉”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年营业额达3000余万元。这些变化印证着刘淇境“生产性保护”理念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彭水非遗工作成绩斐然。《苗歌·苗寨·苗乡情》获评2020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非遗传承基地“鞍子苗寨”,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彭水苗绣非遗工坊”是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2025年,面对“非遗正青春,融入现代生活”主题,他又在探索新路径:将甩手揖融入广场舞,为《高台狮舞》编配现代音乐。这些创新让90后、00后年轻人直呼“原来非遗这么酷”。

  从文化工作者到非遗传播践行者

  “保护非遗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整理档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传承人。”音乐科班出身的刘淇境,2016年毅然牵头组建彭水本土歌唱组合“阿依山娃”,担任主要演员,一首首彭水苗歌被他们用高亢的原生态嗓音完美演绎。

  2019年,组合演绎的新版《娇阿依》荣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荣誉——山花奖;2020年左权民歌汇国际赛场,“银尊奖”的殊荣再次让彭水苗歌唱响世界。

  “身体上累,但心里甜。”刘淇境这样形容自己“双线作战”的状态。上班期间他是非遗工作者,周末、节假日他是文化传播者、传承人。这段时间,因为冲击全国群众最高奖,刘淇境更是每个周末四处学习。

  近年来,刘淇境参与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策划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等大型活动20余场,组织开展传承实践300余次。

  对于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刘淇境直言备受鼓舞,“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引导更多人关注、参与和支持非遗保护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淇境用十六年坚守诠释了文化工作者的担当。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三种境界:始于热爱,成于坚守,终于传承。这种甘当“赶路人”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关键密码。阳光下,排演厅的苗鼓声越发清亮,仿佛在回应着这位守护者的期盼。

代佳兴

来   源:彭水日报

作   者:冉 立 王玉梅

编   辑:杨春燕

责   编:赵琴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蛋花姑娘”助农直播带火“乡村味”

 

 

责任编辑:张锦容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