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蚩尤九黎城杯”2025中国(彭水)国际动力冲浪板公开赛暨彭水皮划艇邀请赛在乌江之滨彭水县城水域盛大开幕。
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乌克兰、巴基斯坦、摩洛哥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动力冲浪板运动员以及来自重庆、广东、广西、湖北、贵州等20多个省市的200余名皮划艇健儿纷至沓来,为了友谊和荣誉,更为了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相聚于彭水。他们以江面为纸、浪花为墨,挥洒速度与激情;他们劈波斩浪、奋楫前行,诠释活力与技艺,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展示水上运动技艺、传播水上运动文化的饕餮盛宴。
奔腾的乌江见证着一场体育与文化的盛宴,激荡的浪花中跃动着新时代的体育精神。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水上运动的极限魅力,更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苗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文化与国际交流的桥梁。
刚柔并济的水上艺术
摩托艇比赛作为赛事传统保留节目,今年的表演在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艺术表现力,将机械的力量与舞蹈的柔美完美融合。
伴随着激荡的赛事曲调,运动员们身着统一设计的流线型赛服,娴熟驾驶着摩托艇以整齐的队形驶入表演区域。驾驶员们操控着重达100公斤以上的摩托艇,在水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摩托艇以30度倾角完成连续飞旋转向,船体几乎贴着水面滑行,激起的水花如同舞者飞扬的裙摆。当编队完成“同心圆”队形变换时,艇尾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彩虹般的视觉效果,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引得岸边观众阵阵惊呼,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画面。
表演中最令人屏息的环节当属“双人芭蕾”环节,在此环节,男女运动员在时速60公里的疾驰中完成“双人舞”芭蕾的托举、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同时,运动员通过精准的油门与舵向控制,保持摩托艇在水中正常前行,这种对力量与柔韧性的极致把控,完美诠释了“摩托艇芭蕾”的艺术精髓。在女子组赛事中,5名女运动员手拉动力板牵引装置,在水面保持同速同步前进,并以优雅的“谢幕礼”姿势向看台致意,为这一项目赛事画上完美句点。
这场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美学的表演,不仅展现了人类驾驭机械的非凡能力,更让观众领略到水上运动独特的艺术魅力。来自重庆的观众李女士激动地表示:“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水上运动的认知,原来钢铁与水流也能演绎出如此动人的艺术。”
科技与力量的巅峰对决
作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水上特技项目,5名中国运动员脚踏高压喷水动力装置,在与水面的摩托艇运动员周旋的同时,在碧波之上展开了一场力与美的空中较量,为现场数万名观众呈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
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和观众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运动员们借助喷水装置的强大推力,从水面腾空而起。他们身着流线型专业装备,在距离水面十几米的高空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运动员们以一组连续的360度后空翻引爆全场,身后甩出的水雾划出完美的螺旋轨迹有如烟花绽放,随后他们又如海豚般优雅地俯冲入水,激起一片浪花。紧接着,表演进入高潮阶段,五名运动员默契配合,在空中逐渐靠拢,在高空互相手拉手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向观众挥手致意。
这一高难度的的编队动作,需要每位运动员对喷水动力进行精准的控制,这场融合了尖端科技与人体极限的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国运动员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在岸边观赛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架起长焦镜头,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精彩瞬间。
速度与耐力的水上较量
这次皮划艇邀请赛分为皮划艇大众组和专业组两大类别,并设置200米短距离竞速赛和5000米长距离耐力赛两个项目,这一赛事采用“专业竞技+大众参与”的双轨赛制,为不同水平的选手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专业组200米短距离竞速赛的争夺中,选手们在湍急的江水中展现了出色的爆发力与控艇技术。比赛水域湍急多变,为比赛增添了技术难度。根据现场观察,选手们在起航阶段普遍采用高频划桨技术,以每秒超过5米的桨频在湍急的江水中疾驰,部分选手还在转弯处展现出精湛的压浪技巧。而5000米长距离耐力赛则不仅考验选手的体能储备,更注重战术运用。多位选手选择在前半程保持稳定配速,后半程逐步加速的战术策略。
在赛事保障方面,现场配备了救生艇和专业救生员,沿比赛水域进行安全保障;医疗团队在赛场设立了医疗点,配备专业急救设备。同时,裁判组采用电子计时系统和视频回放技术,确保比赛判罚的准确性。组委会还为每位参与者提供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装备,并在赛前组织了安全培训。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赛者们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加了解了皮划艇运动的乐趣。
作 者:李运钊 李绍标 甘勋乐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李大明
总编辑:冉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