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垭镇:梅子山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04-11 15:10:09

听新闻

图片

 

 “海碗喝酒哟兜底干哟,山歌唱起哟猛劲吼;摆脱贫困哟天地转哟,如今山乡也风流哟;桐子花开梅子垭,幸福梦想在心里头扬哎嗨……”清晨,走进梅子垭镇梅花社区,悠扬的苗歌伴随着轻快的苗鼓声在山间回荡。

 

psrb0411002_002_01_b

身着苗族服饰的姑娘们在唱梅子山歌。记者 李亚军 摄

 

一群身着苗族服饰的姑娘们唱着梅子山歌,歌声高亢嘹亮,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故事。这是梅子山歌的日常传承场景,也是当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山歌悠扬

  从田间地头到非遗殿堂

  梅子山歌是当地苗族群众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山地民歌,承载着渝黔湘鄂边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沉淀。其节奏自由、旋律悠长,既有劳动号子的粗犷,又有抒情歌谣的婉转,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传递智慧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梅子垭镇深入挖掘这一文化瑰宝,推动梅子山歌从乡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10年,梅子山歌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苞谷调》《晒花鞋》等经典曲目曾亮相央视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让全国观众领略到苗族山歌的魅力,有效提高了梅子山歌的传唱度和知名度。2020年,梅子垭镇被授予“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目前,梅子垭镇已收集整理出200多首梅子山歌曲目,部分还被录入《重庆市民族文化典藏》,成为重庆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活态传承

  让山歌“唱得响、传得开”

  如何让古老的山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梅子垭镇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传承之路。 

  “我们每天都组织培训,镇上的老师教得很耐心,现在大家基本能独立演出了。”苗鼓队队员张云先笑着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梅子垭镇成立了专业的苗歌苗鼓队,由镇文化服务站定期组织培训,并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队员们不仅能在各类民俗活动中展示才艺,还能通过商业演出增加收入。

  “一场表演每人能赚300元左右,既满足了爱好,又补贴了家用。”张云先说。 

  此外,梅子垭镇还设立梅子山歌传习所,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传承人走进课堂,教孩子们学唱山歌、打苗鼓,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山歌不仅是老辈人的记忆,更要成为孩子们的‘乡音’。”梅子垭镇党委书记王汉松表示。

  文化赋能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梅子山歌的传承,不仅留住了乡愁,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梅子垭镇以山歌文化为纽带,结合乡村旅游、民俗节庆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每逢苗族传统节日,镇里都会举办山歌对唱、苗鼓表演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苗歌、苗鼓是推动梅子垭镇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王汉松介绍,梅子垭镇正计划开发山歌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同时,通过“非遗+旅游”“非遗+产业”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希望梅子山歌不仅能在这里代代传唱,还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一位年轻的苗歌传承人充满期待地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梅子山歌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谱写着一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乐章。 

代佳兴

作   者:李亚军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陈发伦

总编辑:冉显东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蛋花姑娘”助农直播带火“乡村味”

责任编辑:陈兴盛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