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镇鹿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永太 以实干实绩答好“民生考卷”

2025-08-22 12:57:12

听新闻

图片

 

  8月19日,清晨的鹿坪村,植物还沾着雨露,薄雾笼罩山峦,体感略有凉意,此刻,陈永太正踩着砂石路往监测户石兴生家走……这是他驻村两年多来再平常不过的一幕——不是在田间问收成,就是在农户家解难题。

 

陈永太正在检查出水管道。记者 李运钊 摄影

陈永太正在检查出水管道。李运钊 摄

 

  2023年5月,这位从县水利局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一头扎进了平安镇鹿坪村,两年多来,他始终秉持“全身心投入、扑下身子干事”的理念,从入户走访听民意到落地项目解难题,从产业发展促增收到民生保障暖人心,用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写下了一份满是烟火气的“民生答卷”。

  产业赋能:点燃增收“新引擎”

  “在陈书记和村支‘两委’的引导下,我种了800来亩蜜本南瓜,现在产量有1000余吨,带动周边126人就业,人均增收都在1600元以上,并且不少农户也跟着种起了南瓜!”在鹿坪村8组的南瓜采收点,种植户李育前指着连片的南瓜地,言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片南瓜地不仅是李育前的“致富田”,更是周边村民的“就业岗”。基地工人胡志彩,正弯腰装南瓜,腰间的背篓里已经装了大半。“我经常在基地干活,一天120元工资,我自己也种了20亩南瓜,目前的收入让我感觉很踏实。”胡志彩笑着说。

  不止南瓜,鹿坪村的肉牛棚里也藏着增收的底气。养殖户蒲后足的牛圈里,60多头西门塔尔牛正嚼着机器拌好的牧草“饼干”,牛犊依偎在母牛身边。“2018年刚养时才31头,现在翻了一倍!”蒲后足拍着牛栏说,牛场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每年能出栏20多头,毛收入20多万。更让他高兴的是,割牧草、喂牛的活儿能带动乡亲就业:“平时固定请四五户,忙的时候能到十几户,机器拌料省力气,大家干活也踏实,一天能挣百八十块。”

  陈永太说,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让农户腰包“鼓”起来是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800余亩蜜本南瓜,我们还引进了200亩花椒、150亩骨髓补、300亩百合,目前全村务工人员覆盖100余户,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全村总收益达180万余元。”他说,下一步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让产业成为鹿坪村长久的增收支撑。

  水润民心:告别“买水过日子”

  “以前没水的时候,我们得去别处买水,2.5元一方,用车拉回来还没地方装,热天更是要干好几个月,洗澡、浇地都得省着来。”说起过去的用水难题,鹿坪村1组村民李晓芳记忆犹新。现如今,她家厨房的水管一拧,清澈的自来水便哗啦哗啦地流了出来,“现在修了水池、通了水管,用水方便多了,也不用再担心没水用,只需要交一点抽水的电费,划算又省心。”

  李晓芳口中的“变化”,源于陈永太驻村后推动的饮水保障工程。刚到鹿坪村时,陈永太通过入户走访、开院坝会,发现“用水难”是全村364户2700多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当时,我立刻向县水利局汇报了相关情况,争取到了100万元资金。”拿到这笔钱,陈永太着手新建了4口蓄水池,并修缮了4口原有老旧损坏漏水的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去年,陈永太还主持把六、七、八、九组1200多米的破损水管全换了,“以前水管漏得厉害,放半天水才接半桶,现在管子通了,最远的农户家也能及时用上水。”

  “现在全村的用水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从‘买水喝’到‘放心用’,群众的满意度肉眼可见地提升。”陈永太笑着说,下一步,县水利局还计划在鹿坪村葡萄片区投资1900万元建设水厂,不仅能巩固鹿坪村的用水保障,还能覆盖整个平安镇,让更多群众受益。

  精准帮扶:点滴关怀见真情

  “要不是陈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我这职工医保的事儿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更别说能享受90%的报销比例了!”在鹿坪村监测户石兴生的家中,55岁的他坐在轮椅上,提起陈永太的帮助,眼眶不禁泛红。

  时间回到2019年,石兴生在贵州务工时不慎摔伤,导致双腿行动不便,当年回到鹿坪村后,便成了独居的监测户。“那时候我连走路都不方便,没什么经济来源,家庭关系也不融洽,日子过得特别难。”石兴生说,最让他犯愁的是看病花钱——最初他参加的是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只有50%,而他常年需要治疗,医药费成了沉重的负担。

  陈永太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石兴生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查阅医保政策,发现“重度残疾可办理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90%”。考虑到石兴生行动不便,陈永太主动提出由驻村工作队代为办理。可办医保的路没那么顺,“第一次去,忘了带石大哥的残疾证,白跑一趟;第二次又缺户口本的补充材料,回来时天都黑了;第三次我提前把所有资料理好,装在文件袋里,终于把他的职工医保办下来了。”陈永太笑着说,拿到医保卡那天,他立刻去了石兴生家,石兴生摸着医保卡,泪水在眼里打转。

  除了医保,陈永太和村支“两委”、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坚持每周走访石兴生,了解他的生活需求。“现在我住的这排房子里,有一间就是政府帮我修的,他们还经常来问我缺不缺啥,有政策都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份关怀我记一辈子。”石兴生动容地说。

  “陈书记来了之后,经常入户宣传政策,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从不拖拉,解释政策也特别仔细,做了很多实事。”村党支部书记曾庆纯这样评价陈永太,“他为人可亲,干事认真,和我们一起把鹿坪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驻村以来,我感觉到要想把驻村工作做好,首先要知农业、懂农业,还要有干好农业的热情,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扑下身子干工作,和群众心贴心的交流。”驻村两年多以来,陈永太坚守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初心,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尽最大努力争取支持、满足诉求,用脚步踩实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我们会继续在全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饮水保障上发力,只要能让鹿坪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就会干到底。”

 

代佳兴

来   源:彭水日报

作   者:李运钊   沈洪晨

编   辑:李光泽

责   编:赵   琴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蛋花姑娘”助农直播带火“乡村味”

责任编辑:谢朝芬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