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美在管护葡萄。记者 张 影 摄影
7月9日,走进郁山镇天星社区1组的莓好农业采摘园,26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红彤彤的圣女果垂吊在枝头,泛着宝石般的光泽;青绿的枝叶间,阳光玫瑰葡萄恣意生长,在烈日照耀下如玉般剔透。采摘园负责人唐健美正忙着采摘圣女果、为葡萄疏果剪枝,丰收的喜悦映衬在脸庞上显得格外耀眼。
抬眼望去,采摘园依郁江而建,涛涛江水仿佛贴着脚下的土地流淌,江风裹挟着瓜果的清甜扑面而来。江景与园景相映,自然的灵秀与产业的兴旺交融,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画卷正缓缓铺展。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一年多前还是另一番模样。
荒地逆袭
从杂草丛生到四季果香
2024年,唐健美与朋友路过天星社区 1 组时,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一片坡地荒芜不堪,杂草长得比人高,既浪费了临江的好位置,又拉低了村容村貌。“这里紧挨着郁江,交通也方便,就这么荒着太可惜了!”惋惜之余,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萌芽 —— 改造成采摘园,让土地重新 “活” 起来。
他当即找到天星社区居委会,把盘活闲置土的想法和盘托出。社区干部听完后,既认可他的思路,也看重这份让土地生金的可能,社区干部与唐健美一拍即合,很快敲定了土地租赁方案:闲置地块交由唐健美经营,村集体则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收益。
如今,40 多亩的采摘园里,草莓、葡萄、圣女果、羊角蜜等水果轮番登场,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季果园”。“第一年试种的草莓就火了!” 唐健美笑着说,有机肥层层铺就、闷棚消毒两个月,花期果期绝不施农药,种出的草莓清甜无渣,摘下来就能直接吃,不仅吸引了周边村民,连县城游客都专程赶来体验。
今年头次挂果的夏黑葡萄,更让他尝到了甜头。“起初还在为销路犯愁,没想到朋友圈一发,三天就销售一空。”唐健美介绍,眼下,10 个草莓棚正在闷棚消毒,8 月底栽苗,11 月又能迎来采摘季;4 个大棚的阳光玫瑰进入最后管护期,8 月初就能上市。“从春到冬,园里总有新鲜果子等客人来摘。”
果园牵线
乡村旅游串起“诗与远方”
“带孩子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不仅能玩,还可以在这里学习水果生长知识,比逛商场有意思多了!” 来自县城的游客张女士说,她已是第二次带家人来体验采摘,上次摘的草莓孩子念念不忘,这次特意来采摘圣女果。
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园区专门开辟了的游乐区:秋千、跷跷板、滑滑梯、草坪。唐健美介绍,游客只要入园采摘水果,就可以免费玩。不仅如此,不远处还有棋牌室,摘累了的游客可以在这儿歇歇脚。
从采摘园出来,沿着郁江河堤漫步,还能撞见这座小镇的 “老故事”:郁山盐业遗址群(飞水盐井、中井坝盐业遗址、新正井、古盐道、古输囱笕道遗迹等)断壁残垣间仍能窥见当年煮盐的灶台与盐井,诉说着千年盐业的繁华。
走饿了,在镇上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擀酥饼,咬一口酥香掉渣;晶丝苕粉,如银丝般透亮;三香,营养美味、香气直往鼻尖钻;还有鸡豆花,嫩得像云朵,抿一口鲜掉眉毛。这些特色美食不仅是当地人的心头好,更成了游客返程时必带的伴手礼,让 “采摘之旅” 多了份舌尖上的牵挂。
家门口就业
荒地结出 “致富果”
“每月2800元工资,还能守着老人孩子,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 正在打包圣女果的村民张维潘笑着说。他在园区主要负责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从荒地变果园那天起,就再也没动过外出打工的念头。
这片曾经闲置的荒地,如今变身成热闹的采摘园,不仅结出了香甜的果实,更直接带动了本地务工市场的 “供需两旺”。
唐健美算了笔账:园区需要2名固定员工负责日常施肥、浇水及园区维护等工作;到了果蔬采摘旺季、幼苗栽种等需要突击用工的时候,每次要临时招聘 30余名周边村民,每天工资110元。村民闲时来干活,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份零花钱,通过这份灵活工作实现照顾家庭和挣钱两手抓。
土地有了新价值,村民有了新岗位,乡村有了新活力 —— 一片荒地的逆袭,结出的不仅是香甜的果实,更是乡村振兴的 “希望之果”。
谈及下一步打算,唐健美说:“我们将优化园区设施,种上花花草草,让游客进来不仅能摘果,更能享受到逛园的惬意,提高游客入园体验感;另一方面要丰富种植品类,在现有水果基础上再引进些特色品种,让大家每次来都有新发现。这么一步步做下去,采摘园肯定发展越来越好!”
来 源:彭水日报
作 者:张 影
编 辑:冉江陵
责 编: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