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在全县教育大会上,部分单位汇报教育工作情况摘登

2025-05-16 10:46:17

听新闻

图片

 

核心提示

 

  5月15日,全县教育大会召开。会上,县教委、县人力社保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靛水街道、保家镇作现场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教委

 

  县教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党建赋能、队伍提能、管理提质、育人提效、服务强基五大行动,交出了一张有温度、有质感、有情怀的教育答卷。

  固本培元,党的领导更有力。强化政治引领,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夯实人才基础,推进“名师”培育工程,培育全国优秀(模范)教师3人。完善思政体系,深入推动红岩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打造“大思政·民族情·苗乡魂”育人品牌。

  精准发力,教育公平更彰显。优化资源供给,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促进优质均衡,深化“强校带弱校”集团化办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合格率提升至93%。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学段、学校、群体、项目”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办”。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更聚焦。构建育人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覆盖、系统化、高质量、具有彭水辨识度的全面育人工作格局。打造立体育人体系,坚持与体育、美育、地方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通“课堂+实践”“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大通道。实化全面育人成效,中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学生心理整体风险率持续降低。

  守正创新,服务能力更强劲。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双创”孵化基地及苗乡文化产业链,推动建设6个社会实践基地。强化数字赋能,建成“彭水自治县学校食堂数智化监管平台”,上线“防未成年人溺水一件事”应用平台,开发城乡远程“云端”教学。扩大开放合作,与北京101中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南开中学等名校建立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与印尼、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学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绘就教育发展“新蓝图”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近年来,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立足职能定位,以“空间优化、用地保障、安全守护”为主线,统筹资源要素,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空间支撑与安全保障。

  在空间布局优化上,县规划自然资源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构建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络,规划教育用地1434亩,布局幼儿园100所、中小学19所,可容纳学生5万名。完成13所学校规划调整,重点解决城区学校“总量不足、布局不均”问题,推动教育资源向人口聚集区倾斜。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建立教育项目“立办快办”通道,近年核发规划许可16件,审批用地面积24万平方米,保障10所学校设计方案落地。

  用地保障方面,实行教育用地“应保尽保”,近3年供应土地131亩,以成本价划拨建设用地,推动黄家镇幼儿园等项目落地。创新“配套幼儿园同步建设”模式,要求房地产项目配建幼儿园并无偿移交,预计新增学位800余个。聚焦校园安全,完成鞍子镇明德小学等地灾治理工程,建立“专业排查+应急演练”机制,守护30余所学校地质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以‘资源跟着教育走’为导向,划拨彭水中学迁建用地315亩,推动张家坝小学迁建等24万平方米项目落地。”县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规划一张图”动态监管机制,对办学规模扩大的学校周边预留教育用地,通过多层教学楼建设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启动郁山镇朱砂小学滑坡治理,推动地灾防治知识进校园,以“规划精度”提升“教育温度”,助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新城教育向稳向好发展

 

  靛水街道

 

  经过15年的新城建设,目前靛水街道已建成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就读学生13364人,在校教职工967人。

  文明和谐抓拆迁,全力完善新城教育基础设施。靛水街道始终坚持“文明和谐,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全力推进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完成了摩围中学、思源中学、民族中学、蟠龙幼儿园等项目征地任务,全力保障彭水中学迁建项目、张家坝小学迁建项目如期推进,新城群众子女的教育服务需求得到基本保障。

  多措并举聚合力,全力维护校园内外安全稳定。靛水街道积极联合辖区派出所、消防队等力量,常态开展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行动,严格落实“护学岗”16名,有力构建了校园周边安全防线。以“莎姐守未”“苗寨龙门阵·理论微宣讲”等活动为工作抓手,深入开展防溺水、禁毒、普法、反校园霸凌等宣传宣教活动,让安全观融入育人日常。

  教育赋能促振兴,全力培育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兜牢兜好民生保障,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等群体,及时纾困解难。浓厚文明社会风气,高标准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配备1000余套图书,有效满足了新城学子课外阅读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强化人才振兴引擎,为辖区学子参加政务实践、社区服务、乡村振兴、文化宣传、公益服务等返乡社会实践提供优质服务。

  靛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锚定目标,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新城教育向稳向好发展,持续构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以人社力量助力教育事业强基培优

 

  县人力社保局

 

  县人力社保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人才为要”的原则,立足人社职能,在充实教师队伍、强化人才保障、注重政策倾斜等方面真抓实干,助力全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事业单位招聘引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重庆国才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多种形式招聘、引进教育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规范人事调动“回流”人才,促进异地优秀教师回引。畅通遴选通道整合人才,规范开展教育类事业单位遴选工作,整合教师队伍力量。

  搭建平台强化教师队伍人才培育。扎实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强化鲁渝协作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让我县教育人才“提素质、补短板、释潜能”。

  精准赋能做好教育类人才服务。做实做细职称评审,优化完善奖励评价,注重强化人才保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开展教育系统新重庆人才评选,进一步发挥制度与激励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基层教师工作积极性。

  下一步,县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充分发挥人社职能,进一步扩充教育队伍力量,加大教育队伍培育力度,落实好基层教师待遇,打造一支“队伍力量更加充实、队伍素质稳步提高、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队伍管理日趋优化”的教育教师队伍,持续以人社力量助力教育事业强基培优。

 

  筑牢平安教育“防火墙”

 

  县公安局

 

  今年以来,县公安局以“铁腕整治、精准净化、多维联动、立体防范”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全力守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在工作推进中,县公安局聚焦涉校安全痛点,实施隐患闭环管理,累计排查整改安检设备不足、视频监控损坏等隐患28处,实现“发现—整改—验收”全流程闭环。创新“警校家社”联动机制,成功化解涉校矛盾纠纷11起,推动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走深走实。深化“护学岗”精准化建设,实施“一校一策”方案,整合“视频巡防 + 地面防控”力量,实现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公安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扫雷式”清查167次,整治治安隐患点5处,严管严控重点人员23名,净化网吧、电玩城等场所89家次。创新“空地协同”巡防模式,依托无人机专班设置城区水域8分钟巡航圈,配备救生圈等装备开展防溺水巡查,2022至2024年涉生溺亡事故从7起降至2起,降幅达71.4%。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防’建设短板,推动165所学校最小应急单元全覆盖,强化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升级‘护学岗+必巡线’机制,开展防溺水、反电诈等沉浸式安全教育,以‘警察蓝’守护‘校园绿’。”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警校共育”,推动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常态化,全力打造平安校园“样板工程”。

 

  探索“教育+”融合模式

 

  保家镇

 

  近年来,保家镇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乡村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以“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保家辨识度的乡村“教育+”融合模式,推动教育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教育+”文化传承。深挖“鹿山书院”百年文脉,构建“和雅德育、和安生命、和创教研、和思阅读、和慧教学、和彩社团”六大维度的“6H”特色课程体系,将本地非遗项目“长窑号子”纳入校本课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劳动实践。依托保家白茶基地、三江田间学校等平台设立“田园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白茶采摘加工、草莓种植等体验活动。利用东流村“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开展农业技术、电商直播、火锅调味等培训16期,适时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协同团县委建立东流村“流动少年宫”暨青少年活动中心流动教学点,定期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育+”家校共教。针对留守儿童脱管问题,开办“周末家长学校”,培训科学育儿方法。评选“书香家庭”,以教育带动家庭、辐射乡村。协调资金32万元建设东流村图书室,藏书达6800余册,为周边学校学生提供优越的阅读条件。

  “教育+”特长培养。坚持将体艺发展作为乡村特色教育重点,全面推动教育提质增效,清平小学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木楠小学足球项目被教育部命名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教育+”校企联动。以三江研学基地建设为契机,把鹿山书院悠久历史底蕴融合其中,辖区学校与运营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共同开发“研学旅行路线”,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研学条件。

 

稿件由记者李亚军、钟建整理

代佳兴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杨元忠

总编辑:冉显东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蛋花姑娘”助农直播带火“乡村味”

责任编辑:陈兴盛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