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盘:巧打时间差 种出致富菌

2025-05-16 10:30:59

听新闻

图片

 

  初夏时节,走进石盘乡香树村竹荪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完成竹荪菌种植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厢床上加盖稻草。一切完毕后,启动喷淋系统为菌床精准补水。

 

村民给厢床加盖稻草。

工人在厢床上加盖稻草。记者 冉 立 摄

 

就在这个大棚里,上个月刚结束了羊肚菌的最后一茬采摘。而不久后,被称为“雪裙仙子”的竹荪将头戴翠顶、身披白裙、脚蹬红靴破土而出。近年来,石盘乡探索以“羊肚菌—竹荪菌”接茬轮作模式,让原本一年只种一季的大棚实现“周年生产”。

  石盘乡按照“军地帮扶携手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帮扶单位筹资建设的大棚项目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蔬菜大棚进行土壤改良,建设羊肚菌、竹荪菌、蔬菜、西瓜等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当地农民及脱贫户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旁边的白色大棚里育的辣椒苗,现在移栽得差不多了,正在考虑在棚里种植点其他东西。”香树村本土人才陈菊说,这个占地约5亩的黑色大棚里有先进的智能温控设备和精准灌溉系统,实现了从种植、管理、采摘到包装全程标准化管理,以种植菌类为主,目前主要是“羊肚菌—竹荪菌”接茬轮作。

  陈菊也是这片菌类种植基地负责人,她介绍,大棚利用羊肚菌和竹荪菌的种植时间差,让它们的生长周期完美衔接,实现了“土地不闲、大棚不空”的高效利用,也定能实现产值倍增效应。

  去年10月下旬,陈菊投资2万余元,尝试着在大棚里种下羊肚菌,今年4月初采收结束。紧接着整土、消毒等工序后,4月下旬开始种植竹荪,5月12日,种植的最后一道工序给厢床上加盖稻草完成,标志着竹荪种植的结束。“估计7月又可以卖竹荪了。”

  陈菊估摸着算了一下账,羊肚菌两次受气温影响收成不高,刨去全部开支,纯收入还是可观的;订单式种植竹荪,公司会派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收入一定可观。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基地附近村民冉茂强介绍,他一年四季都在基地务工,去年在基地挣了1万多元。“基地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挣了3000多元,现在竹荪种下去了,接下来的管理、采收,到10月份又种植羊肚菌,大棚不闲,我们挣钱也不得闲,到年底应该有1万-2万元。”

  “产业调整,绝不能‘翻烙饼’。”石盘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石盘通过大力发展辣椒、桃子、梨子、脐橙、高山蔬菜和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同时加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新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村多业”“多村一业”的发展局面,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全覆盖,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户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

代佳兴

作   者:冉   立   廖凯易  王玉梅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杨元忠

总编辑:冉显东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蛋花姑娘”助农直播带火“乡村味”

责任编辑:陈兴盛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