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保家镇召开2025年农村工作会议。会上,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勾勒出过去一年保家镇“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轨迹——白茶产业年产值超1亿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93.1万元,48家特色农家乐年收入超5000万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标志着保家镇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成功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白茶产业
年产值超1亿元
眼下,保家镇清平社区茶山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走进清平社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随着山势绵延起伏,鲜芽苍翠、绿意盎然。
家镇清平社区的白茶种植基地。首席记者 赵 勇 摄
采茶工人穿梭在翠绿的茶园中,采摘着这一年的希望与收获。通过发展白茶产业,保家镇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为推动白茶特色产业发展,保家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白茶发展机遇,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白茶生产线,推动彭水白茶高质量发展。2024年,保家镇种植优质白茶超1万亩,采摘鲜叶46万余斤,年产值超1亿元。白茶1号茶叶荣获重庆市第十五届“三峡杯”名优茶评选金奖、苗乡1号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四星好茶”称号。并成功举办“第二届白茶品鉴节”,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1300余万元。
接下来,保家镇将全力推进白茶基地配套项目建设,盘活更多优质资源,力争年产成品茶20万斤,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实现白茶产业在规模、质量、品牌上全面提升,进一步擦亮彭水白茶“名片”。
村集体经济
总收入达793.1万元
在“党建互助、资源互补、利益互联、控股互换”的帮扶形式下,羊头铺社区、团堡村、长窑村 3个村集体与重庆珀瑞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抱团发展,共投资 600余万元,打造大型全产业链肉牛养殖场。
养牛场内,一头头健硕的牛儿悠闲地采食着由豆渣、米糠、玉米和干草合理调配的饲料,据牛场负责人张洪元介绍,肉牛出栏100头左右,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
为促进集体经济倍增,保家镇探索村村联合、村企联营等模式,撬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个,肉牛养殖场、黑猪养殖场、红薯种植基地以及金樱子酒业等产业带动4800人就业,发放劳务费2300万元。并依托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电商营销、活动展销、单位帮销等方式,为集体经济增收380万元。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793.1万元、经营性收益122万元。
保家镇党委书记黄建明表示,2025年,保家镇将围绕全县“一主两辅”发展规划,实施特色农业倍增计划,壮大红薯、黄精、羊肚菌等高附加值作物种植规模,同步推进生猪、肉牛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基地+农户”合作机制,推动技术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48家特色农家乐
年收入超5000万元
4月12日,薄雾笼罩下的保家镇溪口村若隐若现,数十棵棕树与草坪、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近年来,保家镇溪口村不断盘活闲置资源,依托50亩生态草坪、40亩河滩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露营基地,成为市民周末郊游的热门打卡点。
“我们提供传统的农家饭菜、专业化露营装备,可以让游客融入自然,欣赏美景,尽情享受户外乐趣。”檬子坝露营基地负责人叶小勇说,另外还准备了围炉煮茶、棋牌、唱歌等项目供游客选择。
为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保家镇紧扣“文化+旅游”主线,依托郁江沿线的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成500亩瓜果采摘体验园、267亩中药材育苗基地、30余亩生态蔬菜大棚。发展檬子坝露营基地、桃花山庄等48家特色农家乐,实现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同时,保家镇充分挖掘“长尧号子”“商周遗址”“郁江蛇船制造及航运技艺”等资源,举办43次文艺汇演和传统手工编织教学等活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正在加速形成。
下一步,保家镇将深化农文旅赋能,加速建成三江村研农耕研学基地,争创渝东南研学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作 者:李亚军 王玉梅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杨元忠
总编辑:冉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