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俊为父亲剪指甲。记者 杨春燕 摄
2月27日,在龙塘乡桃园村2组,记者见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重庆建议人选文阿俊,只见他一早起来锻炼完后,就开展照顾瘫痪的父亲,穿衣、换洗……再把父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着父亲来到院坝散心。
在龙塘乡,文阿俊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心弦的诗篇,传颂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1995年7月,文阿俊出生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本应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命运却在他6岁那年,悄然为他的人生按下了“加速键”,赋予了他超乎常人的担当——照顾瘫痪的父亲。这一坚持,便是整整20余载的漫长岁月,他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百善孝为先”的动人篇章,成为十里八乡人人敬仰的孝亲楷模。曾荣获重庆市“孝心儿女”“十大孝顺儿女”以及“重庆好人”等称号。
命运突变
稚嫩肩头扛起家庭重担
1995年,文阿俊出生在一个平凡却充满爱的家庭,父母相互敬爱,日子虽平淡,却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是他童年最初的美好记忆。
然而,命运的暴风雨总是在不经意间袭来。在文阿俊6岁那年,父亲文金华突然被运动神经坏死症无情地击中。起初,只是手脚逐渐失去力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在田间挥洒汗水。随着病情的恶化,文金华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依靠轮椅艰难地生活。
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压如排山倒海般袭来,文阿俊的母亲最终在日复一日的艰辛与疲惫中,选择了悄然离去,只留下年幼的文阿俊和病榻上的父亲,相依为命。
一夜之间,这个年幼的孩子,被迫直面生活的残酷。在亲友的热心帮扶和政府的关怀下,文阿俊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煮饭、理发、换洗衣物……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颇具挑战的家务,年幼的文阿俊也只能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摸索中去完成。
每天,他都会一丝不苟地为父亲擦脸、翻身、按摩,只为让父亲能保持干净与舒适。“父亲是个坚强的人,前些年病情不重时,他还坚持下地种庄稼。我每天放学回来,就想着多帮他干点农活,能分担一点是一点。”回忆起往昔,文阿俊的眼神中满是对父亲的敬佩。
2009年,文金华的病情急剧恶化,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长期卧床。那时还未成年的文阿俊,每天都要抱着父亲在轮椅和床之间艰难地移动,但他从没有埋怨过。
孝心满满
关怀备至守护瘫痪父亲
这些年,文阿俊的生活轨迹简单而又重复。每天天还未亮,他就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先为父亲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再咬着牙,费力地将父亲抱上轮椅。随后,抓紧到厨房生火做饭,之后便一头扎进农田,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在桃园村村民眼中,文阿俊是“让人揪心又敬佩的孩子”。桃园村村民龚进红着眼眶说:“之前读书的时候常见他背着书包在家和学校两头跑,每次放学后总是第一个出校门,就怕父亲一个人在家里出事,真的是个好孩子。”
由于文金华长期瘫痪,体重逐渐增加,抱父亲上下轮椅对文阿俊来说愈发吃力。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劳作,也让文阿俊的腰部落下了病根。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开动脑筋,在床边安装了滑轮。每晚父亲休息时,他就用带子将父亲稳稳地绑好,借助滑轮的力量,小心翼翼地把父亲放到床上。
在照顾父亲的同时,还要维持生活开销,文阿俊开始四处寻找增加收入的途径,他利用空闲时间养殖中蜂和种植中药材,收入逐年增加,生活状况也逐渐好转。这些努力让文阿俊看到了希望,他坚信勤劳终能致富,期待为父亲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
“以后我会继续扩大中蜂养殖和中药材种植规模,探索更多增收途径。我要多做事、多赚钱,让父亲过上好日子。”文阿俊说,他也要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地照顾父亲。
心怀暖阳
孝善之行赢得全村颂扬
2022年,文阿俊成为龙塘乡桃园村的村级交通劝导员,维护村庄的交通秩序,保障村民的出行安全。
成为交通劝导员后,文阿俊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每天清晨,他收拾好家务后,总是早早地来到岗位,身着制服,精神抖擞地指挥交通。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村民,他总是耐心地进行劝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文阿俊的认真负责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誉和尊重。村民们提起他,总是赞不绝口:“阿俊这孩子,真是不容易,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他从不抱怨,还一心为村里做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多年来,文阿俊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家庭生计,用交通劝导员的荧光背心守护乡邻平安,更用山野间酿出的“五倍子蜜”,为苦难人生注入回甘。
如今,文阿俊依然在照顾父亲、发展产业和担任交通劝导员这三条战线上忙碌着。他的生活虽然依旧充满挑战,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坚韧与不屈。他的故事,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激励着大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努力追求美好的未来。
作 者:杨春燕
编 辑:陈兴盛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李大明
总编辑:冉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