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主两辅 | 钟鼓村:小红薯带来增收新“薯”光

2024-05-14 10:09:35

听新闻

风景动图修改二
 

 时下正值红薯苗移栽关键期。5月11日,郁山镇钟鼓村的村民正忙着从育苗基地将红薯秧苗进行起苗换土移栽。

psrb0514001_003_01_b

钟鼓村红薯种植基地一角。 李绍标  摄

发挥优势,做强主业。2023年,钟鼓村将原有部分撂荒土地纳入高标准农田整治并进行红薯种植,今年又有近1300亩撂荒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全部用于种植红薯。今年,钟鼓村全村的耕地面积约6000亩,其中,5000亩将用于红薯种植。包括13户种植大户的3000余亩,及散户的近2000亩。

钟鼓村党支部书记焦辉学说,为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还有利好政策刺激鼓励农户参与红薯种植,其中,高产高效补贴每亩达到2200公斤可获得补贴150元,大户补贴为每亩25元,收购补贴每公斤1毛钱,种植大户最多的有六七百亩,收购价0.45元一斤保底。

在焦辉学的红薯基地,工人们正在有序劳作。有的正在土垄间栽种红薯苗,有的正在育苗基地里采集红薯苗,有的在翻土提垄,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从基地开始建成我就在这里务工,不再出门打工了,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到钱,非常方便。现在我们村里红薯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种红薯、挖红薯、除草、施肥等等活路我都很在行,通过参与基地的红薯种植与管理,我每年收入较往年可以提高数千元。” 村民陈启会这段时间种植红薯每天的工资是100块钱,每月工资按时到手,她感到很踏实。            

机械耕作,提升效率。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声响,工人正驾驶着耕作机在地里驶过,扇片一样的铧刀卷起泥土和碎石块在身后翻滚……“我是基地的一名管理队长,主要负责带领村民犁地、提沟、种红薯、除草、施肥。” 村民龙光国是红薯基地的一名劳务人员,他说,目前耕作工人每天的工资是300元,在这里长期务工收入还是可观。

焦辉学表示,传统的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高、效率低下。自2023年起,全村的高标准农田建成投用,钟鼓村开始采用机械化耕作,大型农用机用于耕地、小型农用机用于提埂。大型微耕机每天最多能耕作15亩,小型提埂机每天能作业3-4亩,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时间成本、劳动力成本。

钟鼓村重点种植品种主要以高淀粉红薯为主,包括商薯19、彭苏6号等。去年年底村里建起了红薯加工厂,村民们不仅增加了务工机会,红薯销售也更为便捷。村集体经济以每斤0.45元的价格从种植户家中收购红薯,就近运输至加工厂加工成红薯淀粉,不仅减少了红薯的外运费用,也提升了红薯的产业效益。随着红薯产业的发展,现在钟鼓村户均年增收达1500元以上。

代佳兴

作   者:李绍标   李运钊

编   辑:聂绍杨   蔡珊珊(实习)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李大明

总编辑:冉显东

汉葭街道:立足“小网格” 做优“大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507110940

 

责任编辑:吴炳霖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