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一)“文明”二字,包罗万象——经济强、信仰坚、人文兴、治理优、生态美、城市靓、民生安、百姓乐。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美美与共!
渝中,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今年继续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迄今,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已连续13年保持,是殊为不易,更是载誉前行。
此番载誉前行的底气,是蝉联之路有根有源!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重庆三次建都、四次筑城的历史文脉在渝中,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重庆人文底蕴在渝中,沧桑巨变的巴渝历史在渝中。
在渝中,文化有根,文明有源。
岁月葳蕤,“根”与“源”层层沉积,累积起重庆母城的文明厚度,肥沃了首善之区的文明土壤,延展出品质半岛的文明内涵,也给了这都市极核将文明融入城市发展、让文明浸润百姓日常、使文明推动生活向好的最大底气和坚定信念。
一路走来,渝中以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以文化浸润涵养文明素养,以信仰之固、崇德之风、文化之润、文明之美引导百姓向上向善,精细描绘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美好画卷。
骐骥千里,绝非一日之功!
这般行而不辍的坚韧,促蝉联之路有勇有谋!
话说这蝉联之路——从“木桶”阶段,“众病先治”堵漏补短;走到“系统”阶段,“病从根治”全面调理;再进入“共通”阶段,“脱胎换骨”常态长效——也是一段从“治”到“智”的“进化之路”。
细察这蝉联之路——表象是改正、改良、改进、改善的勇;本质却是理念、方法、路径、机制的系统梳理和整体跃升。
且看“木桶”阶段。渝中盯准最短的“木板”补,主打一个“谋定而快动”,大刀阔斧地“治”!农贸市场脏乱?那就来一场改造升级的“集体行动”,让“菜篮子”里装的市井烟火更加时尚文明。老旧小区楼栋内有卫生死角?那就来一场改头换脸般的“深度清洁”,让楼栋里的幸福生活更加干净整洁;背街小巷两轮车、三轮车、小汽车乱停乱放?那就来一场标本兼治的“专项整治”,既缓解“停车难”,也治理“乱停放”,让小巷里的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同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导则、工作量化分解表以系统化部署,阶段性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以精细化指导,建立区领导包街包片责任制、常态化督查调度机制、每周信息通报提示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以全力攻坚,确保这“木板”补得有方、补得彻底、补得见效。
再窥“系统”阶段。渝中摒弃“被动补漏”迭代策略,从“针对性治”进阶“全方位调”,聚焦问题、探本溯源,内调外治、拔除病根!这一阶段,把思想认识的“螺丝”拧得更紧了,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部署、整体推进,成为文明城区巩固提升的“压舱石”。这一阶段,把工作方法的“链条”理得更顺了,管长远见长效的机制逐项完善,指挥体系更加成熟,工作专班不定期调度,条理性、集成式推动巩固提升各项工作。这一阶段,把行动落实的“发条”上得更足了,部门协作、社会协同、“条”“块”结合,立足“有形”抓好文明培育、立足“有感”抓好文明实践、立足“有效”抓好文明建设,以社区、楼栋、人口为基础,梯度化把渝中“文明网”织得更密;将母城文化和都市文明巧妙融合,在城市建设中注入文明元素,促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巧妙化解了公众认知和文明建设的分裂感。
现今,渝中进入“共通”阶段。全区上下一心、干部群众一体,都对守好这项“渝中荣誉”愿为、勤为,也能在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中善为、会为,全国文明城区巩固提升工作的“努力闭环”自主形成。
如斯万众一心的共为,让蝉联之路有形有神!
“共通”阶段的渝中,文明建设焕发出“脱胎换骨”般的精气神。
城市背街小巷、小区公共区域的时时清、常常理,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环境更加靓丽,渝中的城市品质也拥有了让人“一见钟情”的魔力。
“五长制”“门前三包”“马路办公”等制度的落实,常态化的乱象整治,养犬行为的规范工作,让市容秩序更加有序,渝中的文明“标尺”也更加精细。
“城市家具”的维护管养,无障碍设施“最后一米”全面贯通的加快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的新建提升改造,让公共设施更加高效,渝中的城市温度也更加温暖人心。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汇众智集众力,对特殊人群的重点关注,各类窗口内外环境、服务人员形象的标准化管理,多元便民服务措施的大力推行,让便民服务更加优质,渝中的幸福宜居“底色”也更加鲜亮。
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深入社区楼院开展惠民政策解读、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知识宣讲、群众诉求回应、志愿服务等接地气、暖民心、促沟通、见真情的行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对群众发现文明、点赞文明、传递文明的组织引导,对群众违法违规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的及时劝导纠正,群众自我管理服务、自我教育监督能力的不断提高,让社会风尚更加文明,渝中群众对文明城区建设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主人翁意识也更加浓厚。
……
于渝中而言,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已从保住一块牌子、保持一项荣誉,转变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幸福为追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造福人民群众,让城市发展更具实力、更富魅力、更有亲和力的有效载体。
“脱胎换骨”后,渝中拥有了坚强有力的复查评估指挥体系、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也拥有了创特色、拨亮点、树品牌的强劲支撑力、先进创造力、强大推动力。近年来,渝中把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渝中实践、支撑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文明综合治理,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引领区,创新推进“渝中有范儿”城市文明提升“三圈三线”重点工作项目,通过打造“治理有范儿”“行业有范儿”“少年有范儿”三大圈群矩阵,在全市率先推出渝中文明IP形象“朝天”“翠微”,并构建“朝天·翠微”生态线、传统节庆文化线、网络文明传播线三大实践路径,形成文明建设的系统化推进格局,不断把文明城区建设推向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从1996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到2011年摘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至今。“全国文明城区”渝中的13年蝉联之路,是城市环境、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善之路,是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之路,是城市发展品质、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之路。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也将是渝中锚定“四大定位”、发挥“八大优势”、打造“六个新高地”的必答题。
在当前各区域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文明城区”的进化路径已经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渝中将坚持用“看得见”的制度护航文明治理落细落实,用“全方位”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大文明工程”让文明新风浸润群众,用“立体式”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构建让文明触角直达基层,推动城市文明迈向新高度、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