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记者 黄清娴) 社区食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营如何平衡?助老用餐服务如何送到群众心坎上?5月21日,区人大南纪门、朝天门代表组聚焦促进社区食堂运营发展,开展联组调研。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米绍林等参加。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采取与商家联营、安装智能炒菜设备、采购选用净菜、积极承担社区公益活动等举措,实现微利可持续发展。日均接待量1300人次。“食堂的固定消费群体是哪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怎么用餐的?”“年轻人来吃饭的多不多?”……来到这里,代表们依次前往各大档口,考察餐食种类,了解服务群体,询问老年人助餐服务开展情况。
江北区华新街桥北社区食堂利用“社区食堂+1个特色产品+N个衍生服务”的经营模式,构建“产业+服务+公益”相融合的多元参与格局,日均接待量达1200人次,注册会员超过6000人。来到这里,代表们认真听取相关负责人介绍,详细了解运营发展模式,全面学习好经验好做法。
“社区食堂选址至关重要,建议要开在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用餐需求大的地方。”“摸清服务对象需求很重要,建议问需于民来确定服务内容。”“运营机构选择也很考究,建议优先考虑社会责任感强、对老年人事业心存敬畏的机构和企业。”“一些物业食堂、社区餐饮店群众基础好,建议进行适老化改造成为社区食堂。”……在座谈会上听取区民政局对当前渝中区社区食堂运营发展概况的情况介绍后,代表们纷纷结合此前调研所学所感所思,围绕助推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据了解,今年初,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均把高质量打造社区食堂作为辖区重要民生实事纳入“15分钟高质量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范畴。渝中区人大南纪门、朝天门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汇集代表智慧,形成决策参考,推动社区食堂运营发展提档升级,打造居民生活美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