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时代命题 深化美育赋能 渝中24件装置艺术作品亮相王琦美术博物馆

重庆渝中

2025-04-09 19:13:18

听新闻
1
学生们参观渝中区“放下手机 观察文明”师生共创装置艺术展。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记者 徐潇)“这是一个三米高的大火箭。但它不是火箭模型,而是梦想的收集器。”4月9日,渝中区“放下手机 观察文明”师生共创装置艺术展现场,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美术教师银燕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朋友介绍其学校师生共同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梦想箭》。

“同学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入带有编号的梦想清单,将其折叠成纸飞机投入‘梦想箭’。同时,我们还将‘放飞梦想’的活动,与国际数学日相关主题进行融合,形成跨学课的一个学习体验。”银燕说,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解放碑校区),这样的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两次,共收到1102张梦想清单,“其中的300张,我们做成了‘梦想箭’的装置背景和5本梦想清单册,实现梦想的可视化呈现。”

2
市民朋友参观渝中区“放下手机 观察文明”师生共创装置艺术展。

当天上午,来自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区社区教育学院、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及渝中16所中小学校创作的共计24件装置艺术作品,在王琦美术博物馆惊喜亮相。此次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7日。

重庆复旦中学创作的《纸间童眸,绿唤新生》,以“枯荣冲突”为意象核心,通过“树-人-科技”的三角关系,用枯树、牛皮纸袋、儿童手绘肖像、环保材料做的绿叶装饰,传达的是自然、童年、环保,以及提醒人们关注现实中的文明。

3
学生们动手体验装置艺术展作品《放下手机,感受生命之光》。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带来的作品《放下手机,感受生命之光》,通过师生共创,展现了蓬勃的自然之力。学习德育主任李健说,孩子们用线描方式表达花草树叶,展现装置艺术的美好和独特,也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希望孩子们能够放下手机,在自然和生活当中去感受生命的美、自然的美,用自己五感去探索自然、探索世界。

麻绳、彩色棉绳为主要材料,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师生创作的《经纬·涅槃》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图腾。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副校长刘咏梅说:“看到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将麻绳编织成腾飞的巨龙,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正是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展览现场,每一件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窗口,展现了青少年对世界的独特观察与感悟,以及他们对文明的崭新思考与表达。区委宣传部、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润育孩子们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爱和温暖的触动引导孩子们感受理解世界,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赋予世界价值。

“美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尹丹表示,此次活动通过艺术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在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求真、崇善、尚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在观展过程中放下手机,感受艺术、感受文明。”

责任编辑:重庆渝中管理员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