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 重庆渝中管理员
两路口街道馨爱之家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围坐一堂,进行毛线编织。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记者 姚延洋)“白色的线搭配红色的线钩出来的最好看了。”“这里要先钩长针,再钩短针”……每个周五早上,来自渝中区两路口街道馨爱之家编织志愿服务社的残疾成员们都会在“馨爱之家”围坐一堂,或相互探讨编织技术、图样,或安静地坐着静静钩织,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样人生”。
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笑着展示自己的作品。
成立编织志愿服务社 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
两路口街道渝馨家园位于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附3号铁路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场所800㎡,设有服务大厅、办事平台、活动室、图书角、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及文化活动中心等,可为辖区残疾人提供民生保障、文化休闲、康复医疗、日间照料、法律援助等优质服务。两路口街道馨爱之家编织志愿服务社就在这里成立。
“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有了,但我们该如何让残疾人朋友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呢?想来想去,我们决定成立编织志愿服务社。”两路口街道残疾人专委邓洁说,有了目标后,她便在网上购买了毛线编织DIY材料包,召集了几名社工志愿者,一人学一个图样。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句话在学习编织技术的社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毛线编织,钩针和毛线在手里根本‘不听话’,看了无数次教学视频也编织得不好。”一名社工志愿者说道,“当时大家都在想,我们这个编织志愿服务社到底能不能长久地办下去,心里隐隐地有放弃的冲动。”
3月3日,在区残联的关爱支持下,两路口街道的指导帮助下,编织志愿服务社正式开班。课堂上,几名残疾人成员争相展现了自己高超的编织技术,技术熟练程度完全“碾压”社工志愿者。最终在“自带buff”的成员加持下,在社工、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堂课顺利结束。
说起第一堂课时的情景,邓洁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第一堂课时大家兴致高涨,学到中午12点,都没人回家。我和社工志愿者还为大家准备了饭菜,最后一名成员离开渝馨家园时已经下午两点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成员们个个都成为了“技术流”,还有不少成员从外区慕名而来。如今,两路口街道馨爱之家编织志愿服务社已有听力、视力、肢体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亲属为主的23名骨干核心成员。
蒋国廉和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探讨编织技术。
残疾成员有了新归属 生活起了新变化
住在渝中区长江一路的居民蒋国廉,今年56岁,退休后,正愁如何挨过大把闲暇时间。得知两路口街道渝馨家园编织志愿服务社开班了,她积极报名参加。加入编织志愿服务社后,她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活有了许多新变化。
“一个人在家太无聊,来了编织志愿服务社,我再也不会感觉无聊了,而且我手速快,很快就能出作品。”蒋国廉下肢跛行,双手却十分灵活,在编织志愿服务社里总是很快就能完成作品。她说,“我是毛线编织狂热爱好者,有时我早上7点过就起来钩,中午就吃个饭,一直钩到晚上,我女儿还给我取了个‘毛线老师’的称号。”聊起毛线编织,蒋国廉的脸上笑开了花。
蒋国廉还有一本“宝典”,用她自己的方法记录着“小羊”“小鲸鱼”“玫瑰花”“向日葵”等作品的编织方法。“有时候久了不钩这个图样就会忘记,记录下来后,下次再钩时,就不用再找视频学习。”翻开“宝典”,蒋国廉成就感满满。
杨陶禾羽在直播间展示编织志愿服务社的作品。
陶浩也是编织志愿服务社的成员,她的儿子杨陶禾羽患有智力障碍。陶浩加入编织志愿服务社后,杨陶禾羽还在编织志愿服务社“谋”了个职位——编织志愿服务社直播间主播。在直播间里,杨陶禾羽会拿着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们编织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介绍,尽管口齿不像普通人那么清楚,但在直播间那方小天地里,他可以肆意挥洒他的想法。
“我们直播间不卖货,只是向大家展示我们的作品,杨陶禾羽完全能够胜任这个职位。”邓洁说。
杨陶禾羽对毛线编织作品的喜爱让陶浩十分惊喜,“他有时候还会拿起手机拍摄我们编织的过程和作品,剪辑成简单的视频进行发布,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都很喜欢我儿子,这种开心难以言说。”
在编织志愿服务社里,还有几名聋哑成员,她们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大家在说什么,但是她们依然坚持每周五来到两路口街道“渝馨家园”。每一次活动,她们安静地坐在桌子旁,和大家编织同样的作品,通过毛线编织融入编织志愿服务社这个大家庭。
在渝中区2023年慈善之夜活动上,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金铭的作品被成功拍卖。
身残依旧满腔热血 用点滴小爱传递人间大爱
9月8日晚,“点亮母城之光”渝中区2023年慈善之夜活动举行,两路口街道馨爱之家编织志愿服务社提供的手工毛线花篮“繁花似锦”以3000元的价格成功拍卖,所得善款全部进入渝中区慈善会账户。
其实,编织志愿服务社的作品不仅出现在这一场拍卖活动上,编织志愿服务社的成员也并非只在两路口街道“渝馨家园”和家里进行毛线编织。今年4月27日,两路口街道残联联合街道社工站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开展“馨爱之旅·渝爱同行”主题残疾人手工文创公益义卖活动,展示义卖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作品,成功义卖750元,义卖所得直接支付到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用账户用于助残事业的持续发展;8月25日是第七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编织志愿服务社骨干成员及社工,前往渝中区张红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为残疾儿童送上毛线杯套,并与孩子们一同完成预防日主题毛线作品……
编织志愿服务社成员编织的作品。
据统计,两路口街道残联联合两路口街道社工站已组织“馨爱之家”残疾人编织志愿服务社利用文旅打卡平台、社区平台、辖区企业平台,开展“能力建设、资源支持、公益宣传”主题活动近20场,创作手工文创作品发夹、胸花、花束、主题款玩偶上千件,利用义卖、宣传、主题节日活动相继筹得资金1.48万元,所有资金均用于助残事业的持续发展。
“谁能想到用小小的毛线、钩针编织的作品还能拍卖呢,谁能想到我们一群残疾人还能做公益呢。”手工毛线花篮“繁花似锦”作品编织者金铭说,加入残疾人编织志愿服务社做公益,成全了她想要回报社会的一腔热血,她将和成员一直坚持下去,编织好属于自己的“花样人生”,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