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 重庆渝中管理员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记者 刘侃)近年来,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引发了更多的人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地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新华小学学生参加“青春护航”健康教育培训课。资料图
今年以来,渝中区通过强化联动协作、强化基础能力等举措,努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心)覆盖率达100%,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30余人,开展中小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0余场。
位于人民小学内的“家校社”一体化联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室——“甜甜屋”。
强化联动协作
擦亮学生心灵之窗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未来。渝中区教育系统引领各校遵循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全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擦亮学生的心灵之窗。
与渝中区妇儿工委联合开展的“青春护航”教育活动,每学期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各有两个班参与此项活动;与区妇联携手,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参加蓝海教育“好家长、好家庭”项目,指导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心理,习得心理赏识,并学习方法;与卫生健康系统合作,采取“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走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渝中区教育系统凝聚校内教育力量,联合校外教育力量,充分挖掘资源,强化联动协作,携手多个部门、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生态。
未来,渝中区教委将进一步强化联动协作,组织开展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化解心理危机,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
渝中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中山小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
强化基础能力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今年2月,新华小学五年级(3)班的29名同学参加了渝中区青春健康俱乐部组织开展的春季“青春护航”健康教育培训课。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团辅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感受当下的自己该怎么正确处理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事实上,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健康教育培训课,仅是渝中区各校强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能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特色活动的一个缩影。每学年,各校都会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分年龄、分阶段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并针对家长入学焦虑、学业担忧、升学困惑、成长疑虑等定期开展专题教育。同时,利用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活动。
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上,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统一安排课时并列入教学计划,坚持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低于10课时,确保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着力融入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涯教育,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渝中区教委还在人民小学打造全区首个“家校社”一体化联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室——“甜甜屋”,着力构建家校社全方面、立体化心理安全防护系统。
此外,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渝中区教育系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引领各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日常心理健康分类辅助、提升教育师资力量、加强心理危机预警等工作,织牢了全员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为此,渝中区各校强化职前培训,任用管理以及职后培训等环节,建立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教师为骨干队伍,全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储备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