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月的连晴高温天气,给我区给农业造成了极大影响。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龙河镇咸丰村的慧沣农业果园和石堰镇高庙村的蓝恒农业果园仅一河之隔,且都经历了干旱,然而两个果园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慧沣农业果园:
人工浇灌抗旱效果不佳
“这棵树已经干死了,没有救了,果园里还有很多果树叶片都枯掉了。这些果树即使存活下来,明年也不会结果子了。今年果园损失惨重哟!”在慧沣农业果园,负责人赵剑波叹息道。记者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果园一片焦黄,不少果树已经枯萎,树上的果子已被太阳灼伤坏掉。
赵剑波介绍,慧沣农业有600余亩春见和300余亩砂糖柑,从7月出现旱情以来,他们就立即组织工人进行抗旱。主要采取手持皮管对果树进行浇灌,但浇灌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加上气温过高,工人还没有把果树浇灌完,浇灌过的果树又干了,一天20多个工人要浇灌3万多棵果树,根本忙不过来,抗旱效果不是很理想。
近年来,慧沣农业依靠施农家肥、物理杀虫等作业方式,生产出的“春见”和砂糖柑深受市场欢迎。不曾想,相对传统的人工浇灌方式在严重的旱情面前败下阵来,今年因缺水枯死的果树达7000多棵,另外有三分之二的果树因为长不出秋稍影响到往后的产量。保守估算,果园损失在300万元以上。
赵剑波说,今年冬天,他们准备对果园进行补植果树,还打算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给果园安装微喷设备。“安装微喷设备?” “是的,你看对面就知道效果了!”记者看到,仅仅隔了一条龙溪河,河对岸的蓝恒农业果园却截然不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蓝恒农业果园:
一体化智能系统有效抗旱
“我们果园今年的果子挂得多,‘太阳果’(注:被太阳晒蔫的果子)不是很多,产量至少有100万斤。”在石堰镇高庙村蓝恒农业果园,负责人余明普一脸笑容。
尽管今年40℃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了40多天,但余明普的500余亩无核沃柑果树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不仅果树保住了,还实现了稳产。果子结满枝头不说,还长出了秋稍,为来年大丰收打好了基础。目前,蓝恒农业正在组织工人对果树进行疏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余明普介绍,果园之所以没有受旱情影响,得益于安装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系统,干旱时采取滴灌的方式对果树进行灌溉,每棵果树安装有4个滴头,一个滴头每分钟至少能滴150滴水,完全能满足一棵果树一天所需水量。这样的精细化浇灌方式不仅节水,节约成本,还有利于果树生长和水土涵养。
区农业农村委:
重点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系统
区农业农村委农研中心副主任李玮娟介绍,水肥药一体化项目是我区这几年重点推广的技术。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5万亩果蔬安装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优势明显,可以节水50%,节省人力30%-50%。
在今年的抗旱过程当中,安装了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果蔬基地,受灾的情况较轻,没有安装的受灾都比较严重。接下来,我区将重点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让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记者手记】
用科技力量改变“靠天吃饭”窘况
在龙溪河畔,仅一河之隔,两个果园竟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大旱面前,这两种景象把农业科技的力量充分彰显了出来,这也让我们明白,科技兴农尤为重要。只有相信科技、掌握科技、运用科技,农业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窘况,不受气候影响,实现稳产丰收。
记者 刘霞飞 余舸 曾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