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长寿客户端 郑琳耀
1997年11月12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后,新落成的坝区接待中心迎来18位尊贵的客人。
(18位三峡元老1997年在三峡合影)
这18位老人当时平均年龄八十多,他们是应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院士邀请“回家”的三峡元老。
(三峡元老1997年参观葛洲坝电站)
时间带走了太多遗憾,实际上当年的三峡元老,远不止这18位。
原有足足54人之多!
他们是1945年中国政府派往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联合设计的青年工程师。
其完整名单如下:
(1945年赴美参与三峡工程设计者名单)
加上先期派遣的张光斗,和参加设计但未去美国的工程师一共73人。
鲜为人知的是,这73人当中,至少有20人(标注红色的名字)
都是当年龙溪河的早期开拓者。
(1946年中美联合在美国丹佛开展三峡工程设计)
这批公派出国的工程师当时都只有二三十岁
他们为新中国的水电事业奔波万里、倾尽一生
几乎全部进入八大水电勘测设计院等重要机构
成为电力行业高级技术领导人、一代水电专家
张荫煊
时任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工程师,发电科科长
历任上海(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曾参加黄坛口、新安江、湖南镇、上犹江、古田、陈村等水电工程规划和设计。
周太开
时任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工程师,长寿发电厂工程师。
历任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高级工程师等。
曾主持黄河青铜峡至小浪底段梯级开发规划和刘家峡水电站的工程设计。
(1997年卢伯章代表18位三峡元老接受欢迎礼的照片)
卢伯章
时任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助理工程师。
历任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等。
主持了官厅、流溪河、新丰江等水电工程的设计。
(1997年曹承慰在三峡坝区接待中心 )
曹承慰
时任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实习员、副工程师
历任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处副处长,东北(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等职。
参加过恒仁、白山初步设计和松花江规划。
(资源委员会翁文灏致黄育贤的函,提及三峡计划和上清渊硐工程)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篇光辉的履历
短短的文字道不尽他们对水电事业的贡献
然而,在这批留洋的青年才俊之前
资历更老的几位,早已在龙溪河畔扎下了脚跟
他们是中国水电四大元老的其中三位:
黄育贤、张昌龄、覃修典
(中国水电四大元老出自原水电部副部长李锐评语)
即使是没有在龙溪河工作的第四位、清华大学的施嘉炀教授
曾在1939年来到狮子滩袁家祠堂,参加过张光斗的婚礼。
(张光斗与钱玫荫小姐在袁家祠堂结婚,袁家祠堂应位于现长寿湖西岸公园至浴滨岛之间,已在狮子滩蓄水后淹没)
1949年后成立的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总局
被总局人亲切称为“四巨头”、得到大家尊重的
黄育贤、张昌龄、张光斗、覃修典
这四位“巨头”,毫无例外全部成长在龙溪河
(西北勘测设计院院长王宝基纪念张昌龄的文章)
张光斗是当今人们最熟悉者,
他以卓越的成就当上清华副校长,当选两院院士
被誉为“当代李冰,水利泰斗”
2013年以101岁高寿谢世
(年迈的张光斗坚持在清华园上班的途中)
而清华著名的张姓教授还有两个
一个是张昌龄,另一个是张任
张任
(1930年代的张任)
张任,1905年—1993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系毕业,麻省理工科学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水利系主任。
张任来到龙溪河的时候
张光斗在遥远的美国加州求学
那时张任在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任职
他第一个主持狮子滩水电站设计
在短短数月里
拿出了30多米的狮子滩坝和4*4000KW水轮机组的方案
(周总理签发的任命书)
张任堪称清华世家
从他开始,全家11人工作、学习在清华
儿子张津生是清华生
女儿张立宁是清华生
妹夫郭沂曾是清华生
儿媳王端泉是清华生
亲家也是清华生
连女儿嫁的还是清华教授
(ps:女婿倪维斗,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八十年代张任一家三代大团圆照)
(1932年张任在海河)
这是1932年张任治理海河时抱着长子拍的照片
因为孩子在天津出生
所以就叫“津生”
毫无悬念地
1953年,张津生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1954年—1956年期间,任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驻狮子滩工地设计代表组技术员、工程师、组长助理、副组长。
(1956年,张津生的劳模纪念册)
时隔十七年,张津生踏上父亲张任当年未竟的征程
来到龙溪河,继续做狮子滩电站的设计工作
清华的父子俩先后为这一个工程做出贡献
成为一段佳话
(1956年张津生在劳模纪念册上的签名)
张津生所在的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
狮子滩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是林元惕
林元惕,正是当年赴美参加三峡设计的54人之一
(林元惕)
林元惕之前任过长寿水电工程修复委员会主任
主持修复了被国民党政府炸毁的桃花溪、下清渊硐电站
张津生所在的设计代表组
组长是曹秉铨
曹秉铨是当年赴美实习进修的人员之一
作为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水能室副主任工程师
罗西北也参加过狮子滩和大洪河的规划
罗西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的儿子,俄语名四维•亚沙
电影《红樱桃》里面那个黑色信使罗小蛮的原型就是他
他后来担任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
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少年罗西北)
1956年,张津生因工作出色
被评为全国电力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后来历任水电建设总局工程处、水利电力部基建司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工程处副处长,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水利水电建设局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副司长、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97—2000年曾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
(1980年代,张津生(右)向胡耀邦汇报工程情况)
1956年狮子滩工地上被评为全国电力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的
还有时任狮子滩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的李鹗鼎
他和张津生联袂进京接受表彰,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青年李鹗鼎)
这不是李鹗鼎第一次面见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早在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上
李鹗鼎就见到过朱德总司令
那一次,朱德总司令亲自莅临大会并作重要指示
(1963年朱德委员长视察狮子滩时的情形)
那一次的会议,从主持人到会议发言人员
有一半是当年龙溪河畔的老战友
(红线标注的这些名字全部是龙溪河的故人)
长寿上硐来了两个代表,且都发了言。一个是长寿上清渊硐工程处主任萧季和,另一个是时任长寿上清渊硐工程处工务课课长李鹗鼎。
萧季和,1904年生,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土木系,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土木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学习。1929年回国,曾任山东大学教授,京赣铁路局分段长,湘桂铁路勘测大队副工程师,广西大学教授,长寿水电工程处处长。1949年后任狮子滩水力发电工程局质量检查处处长、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技术处处长,石泉水电工程局副总工程师,水电科研院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基建司副总工程师等职。
(后排左二是萧季和,左三是西南水力发电局局长邓照明,左四是长寿军代表王景任)
(老年李鹗鼎)
李鹗鼎,1918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43年留学英国实习水力发电工程,1946年归国任四川龙溪河上清渊硐水电工程处工程师、工务课长,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总局勘测处副处长、电力工业部勘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时任狮子滩水力发电工程局总工程师,后任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刘家峡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映秀湾水电工程局、水利电力部第九工程局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基建司总工程师,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等职。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担负水电部门的的技术领导工作。1981-—1984年曾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
一座狮子滩大坝,相继走出了李鹗鼎、张津生这两位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在2000年以前,只有三个中国人有此殊荣。
李鹗鼎是龙溪河走出去的专家领导里面行政职务最高者
上清渊硐电站是他第一个从事修建的水电站
多年后,他写的《水电工程施工杂忆》仍有深情的回忆
(李鹗鼎的回忆录)
1946年在龙溪河上清渊硐
还有一位后来被誉为“从江河里走来的院士”——谭靖夷
他一生修建了80余座大坝
上清渊洞浆砌块石坝是他生平设计的第一座大坝
并在国内首次采用帷幕灌浆技术成功
这座现在毫不起眼的大坝,当时得到过全球最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的指点
195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也亲自视察了它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
在工程局和现场党委的领导下
荟萃了全国水电精英的狮子滩建设大军
克服各种困难,战天斗地,高歌猛进
以超预期的速度,创造了多快好省的典范
(1956年狮子滩水力发电工程局先进生产者奖状)
龙溪河工程铺开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1955年3月6日的《人民日报》描写道:
从四川长寿到工地,连绵六七十里的公路上都是劳动着的人群。为保证日渐扩大的龙溪河狮子滩工地各种机器材料的供应,筑路工人正在把这条公路增宽三分之一倍。在工地拦河坝上,起重机横跨在河床的中央,伸出十余丈长的手臂,在空中旋转着,两三列机关车在工地的轻便铁道上来往奔驰。风钻的突突声和狮子滩瀑布的吼声混和在一起。
1956年的一本科学杂志封面,就是龙溪河狮子滩工地的全景,由著名画家邓中铁绘制。
(1956年4月的科学大众杂志封面)
这期杂志里面还刊登了时任水力发电建设总局总工程师黄育贤的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狮子滩电站)
那时候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在这里留下大作
宗其香就是其中最著名者
他是徐悲鸿亲聘的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与李可染等人并称为新中国中国画改革的四大旗手
他画的《工地假日》,描绘了建设中的大坝溢洪道下游河滩
人们利用休息时间钓鱼捞虾洗衣服的场面
(1955年 宗其香 《工地假日》)
那时候,连篇累牍的新闻报道
仅人民日报一家,两年里就刊发了21篇狮子滩电站的新闻
(1956年8月3日四川日报)
注意到报纸里,照片下方的括号了吗?
写的是(龙溪河水电报供稿)
这就是报道狮子滩电站发电那一期的《龙溪河水电报》!
(1956年10月31日龙溪河水电报)
龙溪河水电报是当时工地上最受欢迎的报纸
不久后,龙溪河水电报的编辑部副主任陈洪元
调任了新华社重庆分社任记者和办公室主任
当然在那一天
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这一盛况
比如这一张《中国青年报》
(1956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在那一天
长寿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一盛事
许多人携家带口合影留念
(狮子滩发电纪念-前排男子为老红军鲜清挺)
曾任狮子滩电站工会主席的老红军鲜清挺
拍了一张这样扩大版的全家福
在他的家中
除了在部队上荣获的各种奖章
还珍藏着一枚漂亮的“狮子滩水电站建设纪念章”(下排中)
(鲜家收藏的奖章纪念章)
放大欣赏一下:
(1956年10月30日颁发的狮子滩电站建设纪念章)
在人们欢呼这座西南最大水电站发电的同时
有二百多人已默默收拾行囊,准备远行
(1956年8月29日四川日报)
狮子滩是中国水电事业中先开的一朵鲜花
她的种子遍布全国各地
其中水电十局、成勘院、武警水电第一总队
几乎成了流动的狮子滩
来看这份不完全名单
(狮子滩水电工程局当年部分人员名单)
最先离开去北京进修的王景仁副局长
是1949年长寿解放时接管长寿工业的军代表
他还担任过下清渊硐电站分党支部的书记
他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王若飞的胞弟,还是副总理李富春的女婿
这在崔军的回忆录里写得很清楚
(左起第一人就是王景任,前面萧季和、邓照明的合影里也有他)
(崔军回忆录《田夫之子》,“王景仁”即王景任)
崔军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崔田夫的儿子
崔田夫原名崔文宪,崔田夫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改的名
这还不算,毛泽东和周恩来还都为崔军亲笔题过字
(毛泽东题字)
毛主席为崔军题字:发展电业
这成了崔军毕生的努力和贡献
(周恩来题字)
周恩来为崔军题字: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正如毛主席期许的那样
崔军将毕生献给水电事业
他曾负责狮子滩电站厂房设计、施工
是下硐电站的设计总工和施工总工
(1956年10月狮子滩四工区干部合影)
1988年,崔军被授予武警少将衔
被誉为“水电将军”
(崔军少将)
(八十年代在潘家口工地的一张合影)
这张八十年代的合影里
中间一人是李鹗鼎副部长,其他都是狮子滩的老战友
右起第二人是崔军少将,而左起第一人是另一位水电将军汪成杰
(汪成杰少将)
汪成杰,时任狮子滩工程局科试室主任
参加了狮子滩、回龙寨、大洪河等电站的施工和技术指导
1988年被授予武警少将衔
(左:戈大钟 右:戴传芳)
当年的两位技术员,后来都成为武警大校:戈大钟、戴传芳在天生桥工地合影
(游吉寿退休后照片)
当年的机电科副科长游吉寿,后来担任能源部计划司司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
(2002年,原狮子滩一工区主任刘志明等重返狮子滩电站的合影)
(狮子滩老战友与老领导邓照明合影)
难忘老同事,难忘老领导,难忘狮子滩!
这是多年后,狮子滩的老战友们与当年的老局长
时任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顾问的邓照明,在北京的合影
从1935年黄育贤踏足龙溪河
时至今日
岁月悄悄流过了八十余年
从桃花溪上星光初亮
到龙溪河上歌声飞扬
从上清渊硐,到美国丹佛
从科罗拉多,到扬子峡谷
拂去岁月的尘埃
还有一些名字,我们不能忘却:
我国最早的共产党员水电专家吴震寰
他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吴玉章的儿子,曾在战乱之中独自前往海防主持抢运桃花溪电站的发电设备,并设计和监制成功当时我国第一台国产大容量水轮机——下清渊硐电站2000马力水轮机。解放前夕在成都被害,年仅48岁。
(吴震寰的工作证件)
早期的优秀水电工程师胡世乐、钱立宇
胡世乐1937年参加龙溪河测量队,与黄育贤同组负责大地三角控制,曾参与龙溪河各项测量及狮子滩和桃花溪两水电站的设计,后来在桃花溪施工,是一位极有前途的水电建设人才。1947年4月赴美学习途径九江时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年仅34岁。钱立宇1946年陪同萨凡奇、黄育贤复勘三峡时,不幸坠江身亡,生平不详。
(1946年萨凡奇复勘三峡)
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卢会卿
长寿解放的第二天,就带领部分工人,仅用十天时间就抢修好桃花溪发电所被炸坏的1号机组,又主动与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修复被炸坏的2、3号机组。1950年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0年全国电力劳模奖章,全国仅卢会卿等19人获得)
援建狮子滩工程的苏联专家们
曾经在狮子滩工地指导帮助工程建设的苏联专家
现能查到名字的有
万德尼科夫、格洛霍夫、瓦森科、薛特尼可夫、斯托尔波夫、库兹涅佐夫、卓洛塔廖夫。
他们给予了中国人民真诚无私的帮助
(苏联专家在狮子滩工地)
真诚帮助中国水电起步的美国工程师柯登
柯登当年由张光斗陪同来华
任全国水力发电总处总工程师
1947年12月离华时其告别同仁书中满是恋恋不舍对中国的情谊。
他在信中写道:“中国之希望与光明,有赖于知识阶级之力量,此项责任极大,余知诸君必能负起任务,因诸君均有良好之教育与能力以及深厚之基础焉。”
(柯登离华时的告别同仁书)
掀起“三峡旋风”的美国坝工专家萨凡奇博士
1946年,美国著名工程师萨凡奇提交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震惊世界。
1963年,84岁的萨凡奇对来访的徐怀云说:“中国大坝是一定会建起来的。你们中国有许多的聪明人,不会把巨大的财富撂着不用。只是对于我,已是一个失落了的美好而又痛苦的梦境啦!”
(萨凡奇墓地)
最后这个名字
前面曾多次提过
他就是长寿龙溪河水电的缔造者——黄育贤
黄育贤,史料称之为: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一位具有世界水平的水力发电专家
黄育贤从1935年踏上长寿龙溪河开始
中国水力发电事业才算是真正开始起步
1990年12月17日,黄育贤在美国加州寓所病逝,享年89岁。
生前,他曾立下遗言:“火葬后,将骨灰洒入太平洋,随流返回祖国”。其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青年黄育贤)
黄育贤是1924年清华放洋生,他的同班同学有北大校长周培源,抗日名将孙立人,音乐宗师黄自,重大校长张洪沅,考古学家梁思永院士等。最传奇的是,他的同班同学中还有一个中共传奇卧底,杰出经济学家,双博士冀朝鼎。
(右二为黄育贤,左一为冀朝鼎,中间小孩为黄爱莲)
“我的生父冀朝鼎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黄育贤养女黄爱莲(第一位录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女钢琴家,著名歌手顺子的母亲)回忆道,“他和我母亲的丈夫、我的黄育贤爸爸是清华学堂的同班同学,留美时又同住一屋……他俩从小手足般亲密地长大,又一起渡洋过海,又先后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黄爱莲的母亲熊淑忱。
(1980年,中国水电部副部长李锐访美时看望在美国加州寓所的黄育贤夫妇)
据中统大头子陈立夫晚年披露,冀朝鼎“潜伏”在孔祥熙、宋子文身边,在财政金融领域安了“定时炸弹”,搞乱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他经常带着能讲英语又会跳舞的熊淑忱出入国民党高层间的各类宴会,“掩人耳目就像侦探电影一样。”在这样的惊情险境下,两人相爱了,黄爱莲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而无法生育的黄育贤大度地理解并原谅了妻子,从此他和他们一起分享了这个“共同的女儿”来到世间的快乐和幸福。
冀朝鼎被誉为 “中国最干练的经济学家”;1963年逝世后,他的葬礼由周总理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担任主祭;其同父异母弟、清华学子冀朝铸,70年代初曾任毛主席、周总理与尼克松、基辛格谈判的首席英文翻译,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特约记者 刘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