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学习新思想 建设新重庆 开创新局面”微宣讲活动中,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作出了“积极推进以县(区)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要论述,为重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马武镇紧紧围绕“学习新思想 建设新重庆 开创新局面”这一主题主线,聚焦“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锚定目标、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民生福祉“厚”起来了。我们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2023年完成污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等重大民生实事10件,今年计划完成重大民生实事8件,事情变了,道理不变,我们始终本着实现大家生活美好、家庭富裕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我们科学运用基层治理平台,持续谋划涉及大家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一件事”,提升服务能力,办好“关键小事”。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人员效率变高了,处理道路损坏、邻里矛盾等问题的态度更好了、流程更清晰了、速度更快了。此外,我们还将继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农业技术“牛”起来了。马武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打造衡生农业公司衡生湖精品沃柑智能化生产项目,项目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小型气象站等物联网监测系统、无人机等智能植保机械、慧管理平台等数据展示系统,这些科技运用既节省了种植的成本,也让灌溉时间、灌溉水用量变得更加科学、准确,实现了科技农业,让农作物一直处在“吃饱肥、喝饱水”的状态,良品率也更高了。


农文旅融合“活”起来了。马武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中不断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在近年接续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采取“农旅融合”发展思路,探索“农业+企业”发展模式,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玩雪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稳步发展文观万亩食用菌基地,加快打造太和万亩黄花基地,扩能增产榨菜、羊肚菌、水果等农特产品;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以石朝门村成功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为契机,引领带动全域加速打造和美乡村;大力推动文化繁荣,深入挖掘马武将军文化、农耕文化、梨果文化、古桥文化,做强“梨果文章”,打造“桥乡品牌”,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影响力。下一步,马武镇将逐步形成“既是景区,又是产区”“边看风景,边买特产”“既享美景,又品文化”新格局。


农业人才“多”起来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往往能起到“以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我们坚持培育新农人,发挥新农人和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引导经济发展带头人、有行动的追梦人、懂技术的“田秀才”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形成“乡村吸引人才,人才成就乡村”的良好局面。马武镇文观村吴小敏就是这样一位新农人,她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小敏农场,为村民们提供种菌子、杀年猪等工作机会,让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学习新思想,建设新重庆,开创新局面,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和责任。马武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贡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四镇三地”目标,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涪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出马武贡献!


谢谢大家!


文/孔林林(马武镇)

编辑 彭凯

责编 孔祥忠

终审 吴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