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网络热梗,曾经有一个台湾的“资深财经专家”在电视节目中说大陆人吃不起榨菜,网友纷纷“炫富”回击,乌江榨菜也连夜“扶贫”,寄去了一整箱榨菜。很好笑的是,专家一直念的是pei陵榨菜。有多少人一直把涪陵叫pei陵呢,没做过统计,但有一点无可否认,涪陵对于外乡人来说,最具标志性的还是榨菜。
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和代表们互动交流时提到涪陵榨菜、巫山红叶、巫山脆李等不少“重庆宝贝”,多年来,总书记也一直关心着“重庆宝贝”的发展。我今天宣讲的主题,就是从这一包榨菜开始,用三颗菜头,看我们时下最新的农文旅融合。
第一颗菜头的故事,是文化遗存。让我们回望记忆里最古老的这种银白色榨菜包装袋,这是现在随意在超市买到的一款小品牌榨菜,它的背后,是除了国家标准之外,一系列涪陵本地对于榨菜制作、榨菜包装的标准化规定。在更早之前,涪陵已经有了榨菜帮(1926年)、榨菜同业工会,走在前列的榨菜标准化让涪陵的榨菜早早占领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运输线,走向全国各地,在几代为生计而奔波的中国人心中留下永恒记忆。1988年,整合后的榨菜集团推出了一个正式的产品品牌——乌江榨菜。2000年后,乌江“三榨”系列产品开始讲述涪陵榨菜的制作工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是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榨菜的“三腌三榨”。每年,我们都会举办非遗相关的文化活动,而近些年来,让游客在现场亲手拌榨菜、砍菜头,把菜头挂上高高的菜架子,似乎都比现场吃榨菜要更受欢迎。总书记曾经说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榨菜这个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明地方特色的标记,就是涪陵人的乡愁,也是中国人的乡愁,因为从青菜头到榨菜,塞满的是早起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往事,是勤劳善良的文化基因,也是不甘贫穷、敢闯敢干的拼搏勇气。
第二颗菜头的故事,是探索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和文旅融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青菜头成熟于冬季,在周围的田地一片萧瑟的时候,只有绿油油的青菜头在地里一直“招摇”。有个很知名的田间大字景观——“世界榨菜之乡”,来自涪陵的二渡村。在二渡村的这所玻璃房子,你能看到学生们在这里研学,在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科技,也能看到游客们在连片的菜地里,巨大的青菜头雕塑下自在玩乐。我还找到了这组照片,它叫“乡野茶食”,曾经它是一个普通的菜地旁边的农家小屋,经过改造,成了造型时尚、灯光浪漫的休闲打卡胜地。这里依然还是个乡间小屋,你来到这依然能简单泡壶农家茶,吃一份新鲜的榨菜鱼,推开窗,冬季里还是那片绿油油的菜地,收获的季节,还是乡亲们砍着菜头等待着道路另一头开过来的电三轮。但你的脚下,是已经打开的一、二、三产业正在尝试不同的融合途径,这些青菜头正在让远方的、近处的游客们感知乡土文化,带来一方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在长江两岸兴起了一个又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乡村。如今,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超过70万亩,年产值超过130亿元,但在农文旅融合的路上,还有无限可能。
第三颗菜头的故事,是永远年轻。有个特别流行的词,叫做“电子榨菜”,就是年轻人喜欢一边看手机节目一边吃饭,或者把视频当成干活、发呆时的背景音乐。为什么不叫“电子咸菜”“电子辣条”呢,说实话我也很好奇。作为一个每年365天都住在B站的资深大会员,去年我发现,乌江榨菜就在蹭这个热点,真的和B站在搞联名活动。你想过没有,乌江有一句广告词是“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结果现在爷爷辈的榨菜,也会上B站赶时髦啦!不得不说,这一招联名确实很击中年轻人,因为现在投进文旅产业的年轻人真的会拿榨菜做各种吃的。喜欢研究厨艺的,发明榨菜小笼包、榨菜锅盔,喜欢文艺情调的,还能给你整出榨菜咖啡,这我没骗你,至少在长涪汇,你就能喝到榨菜咖啡。而这两年,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区建设走深走实,涪陵榨菜和眉山泡菜两兄弟也成功牵手。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积极地让“榨菜”当上网红,推出新潮的玩法,让更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创新性融合在一起,给人们提供休闲观光、文化消费的新选择,才能让一个地方独有的IP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牵上这一根融合的线,才能有更多的“客从远方来”。
1898年,因为邱寿安、邓炳成一次对手工工艺的新尝试,涪陵榨菜横空出世。的确,因为很古老,所以榨菜是我们涪陵文化中无法割舍的部分;但又因为可以很年轻,所以榨菜也成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融合发展的一把钥匙。
2008年,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迄今为止涪陵唯一的一项国家级非遗。民以食为天,不同于手工艺极其复杂因而传承者甚少的漆器、刺绣,或是真的需要台下十年功的京剧、昆曲。在过去的百余年间,榨菜一直与涪陵人的生活紧密相融,从未曾走远。如果你多认识几个涪陵的朋友,或许就能得到好几家人自己制作的不同风味的榨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作出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要指示要求,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但只要明确了方向,就不怕路途艰难。本已有着强烈辨识度的涪陵榨菜,更可以在此番机遇中不断守正创新,放大融合效能,开阔更广阔的前景。因为,即使是小小的青菜头,也可以有“诗和远方”的无限遐想。
文/左宏(区文化旅游委)
编辑 彭凯
责编 方玉莲 孙洁
终审 杨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