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涪陵区图书馆的大厅中央立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图书馆文化事业发展的寄语。


在宁静而庄重的图书馆中,每一本书都是知识的宝库,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智慧的力量。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禁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正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题中应有之义。


这里我想分享自己到涪陵区图书馆之后感触最深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的核心词是“传承”,这要从一颗荔枝说起。“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苏轼的《荔枝叹》一诗,真实地再现唐朝天宝年间运输杨贵妃所食荔枝的场景。


运送荔枝从涪陵到长安,约1000多公里,而这条1000多公里的古道,便被称作荔枝道,是蜀道的七条道路之一,起涪州、达长安,经山、谷、江、河,创下历史时期西南至关中物资运输的最短纪录,对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广元蜀道考察时,作出了“保护古蜀道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


今年3月,川陕渝三地启动荔枝道联合申遗工作,涪陵区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阵地,积极参与到荔枝道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并着手建立蜀道·荔枝道涪陵文献馆,为申遗工作提供切实的文献支撑。


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与文献馆的建设同步进行,经过近两个月如火如荼的奋战,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5月14日,蜀道·荔枝道涪陵文献馆在涪陵区图书馆正式开馆。通过150余种荔枝道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图片、沙盘、视频等形式,演绎出古蜀道“南三北四”的交通体系。


文献馆开馆之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很多读者惊叹,原来杨贵妃所吃的荔枝竟来自涪陵,更是对涪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慨不已。


蜀道荔枝道涪陵文献馆的建立,不仅是对荔枝道申遗工作的支持,更是对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


第二件事的核心词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今年,涪陵区图书馆上线了无感借阅系统,是继重庆图书馆后,全市第二个开启无感借阅系统的图书馆,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涪陵区图书馆将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对馆内4500余个筒子叶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推进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系统引入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必然对于文化传承有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件事的核心词是“人文关怀”。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图书馆除了提供基本的阅读服务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体现在关注弱势群体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维护等方面。涪陵区图书馆同时也是中国盲文图书馆涪陵分馆,就在6月初,图书馆新引进了一批盲文书籍和绘本,更好满足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更注重人文关怀,涪陵区图书馆始终走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路上,欢迎大家走进涪陵区图书馆,来感受新时代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魅力!


文/郑翠明(区图书馆)

编辑 彭凯

责编 方玉莲 孙洁

终审 杨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