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24年,涪陵区水利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凝心聚力、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水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亮点纷呈,用兴水之笔描绘出一幅幅生态画卷。
做好“兴水”文章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以来,涪陵区水利局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年争取中央、市级、区级各类资金共计13.74亿元,累计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13.49亿元,截至2024年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6亿元。
建设投用的桃子沟水库
2024年11月,区级重点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完成配套工程建设。该水库是涪陵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水源重点工程。当年,黑塘、双江2座中型水库、观音阁小㈠型水库顺利完工,水利沟、四合沟2座小型水库建设正加快推进。其中,以观音阁水库建设项目为“清廉工程”试点,《四廉发力,清廉工程建设在涪陵区观音阁水库走深走实》案例获得市水利局推荐。这是涪陵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涪陵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立足涪陵在重庆水网的定位,科学谋划了“三纵两横、一环多点、南水北引、西水东送”的涪陵水网总体布局,高质量完成涪陵水网近期、中期及远期规划。计划到2027年,基本形成涪陵区水网主骨架,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城乡供水一体化办好办实。2024年,累计投入三峡后续、大中型水库移民、乡村振兴衔接等资金约1.5亿元,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相关项目63个,有效解决江东片区、新妙、石沱等农村供水问题。项目全部完成后,全区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占比由89.83%提升至95%,超过全市62.26%的平均水平。
一批基础性、支撑性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变成现实……涪陵区水利局扎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从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到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速涪陵水网建设进程,汇聚起水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做好“护水”文章
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防汛避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2024年,涪陵区水利局进一步压实防汛工作责任,不断加强应急保障,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巩固提升。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力有效。严格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强化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报,认真开展汛期隐患排查整改,强化水工程调度和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有效应对“6·21”“6·26”“7·29”等11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实现“零伤亡”目标。健全完善“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相结合的高切坡监测预警体系。梳理上报的“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和龙潭河流域联合调度”经验做法和“水旱灾害防御跨区县联动工作建议”,获得市水利局认可。
加快推进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清水塘中型灌区、龙潭中型灌区、联合水库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深入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编制完成《涪陵区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并通过市上审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饮水安全建设项目6个,水利发展资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43个;新建、改建管道长度303.4千米;集中解决李渡、龙潭、同乐、新妙等20个乡镇街道因受持续旱情影响,导致原水水质变差、制水困难等问题,受益群众35万人。
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将总量控制及效率控制作为落实节水优先、水资源刚性约束及保障安全的控制线,保障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全面落实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各类节水载体建设,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创成节水型小区50家,创成节水型企业80家。强化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厂已完成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年度自查评估工作并按时上报;已建设形成桃子沟水库、八一桥水库、新桥水库、卫东水库四库联合运行的备用饮用水水源,每日总供水能力可达15万吨;29处重要水资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做好“治水”文章
构建河湖幸福底色
近年来,涪陵区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的水域岸线生态环境,依托河长制平台,紧扣河湖管护责任链,不断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环境。
河库管理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以美丽涪陵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河湖长制提升能效。完善区级、镇街级、村组级3级河长组织体系。深入落实市级总河长令,认真开展污水“三排”、河流“三乱”、提升“三率”和强化“三实”专项行动。深化“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与长寿区、丰都县、武隆区、南川区签订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运用智慧河长系统预警涉河、涉砂事件200余次,建立问题“蓄水池”和任务“清单库”,纳入“八张问题清单”实行河长制交办、分办、督办、办结闭环处置。
人饮管网改造施工现场
水生态治理有行动见成效。长江流域唯一试点的三峡水库库容减淤研究项目试点落地涪陵区,已于2024年10月中旬完成试点工作,正在进行经验总结。乌江涪陵段获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已完成黎香溪(涪陵段)、慧谷湖(水磨滩水库)、上桥河3条(座)市级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其中慧谷湖(水磨滩水库)荣获全市5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上桥河纳入市级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布设长、乌江24小时采砂监管装置,处理疑似非法采砂预警事件36件,事件处理率100%。智慧河长系统实现全覆盖,录入数据3万余条,遥感图斑核销率达99.4%。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和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
做好浙涪对口支援
谱新篇开创新局面
江海相连,浙涪情深。对口支援,把浙江、涪陵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跨越山河的友谊正一路高歌演进。2024年度落实到位浙江省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3990.6万元;落地经贸合作项目11个,协议资金94.28亿元。浙涪双方往来互访累计22批次、212人,来访18批次、120人,其中杭州、湖州、嘉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涪考察,累计现场捐赠资金600万元,助推对口支援工作打开新局面。
此外,组织涪陵区浙江商会开展浙涪友谊学校感恩活动,促成浙江正凯集团与浙涪友谊学校续签助学基金800万元。促成湖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与涪陵区政务服务管理事务中心签订《政务服务事项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并现场捐赠资金30万元。落实参展资金并组织涪陵名优产品参加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提升涪陵名优产品品牌知名度。
此外,邀请浙江省发改委、水利厅领导以及浙江企业代表参加西洽会、涪陵榨菜博览会,有力促进浙涪行业交流;开展涪陵教师、移民致富带头人、对口支援干部赴浙培训共13期,累计600余人次。
开局即冲刺,逐梦路不迟。2025年,涪陵区水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新时代治水思路”为指导,紧扣涪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担当、作出大贡献”总目标,深入落实服务全市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总体要求,严格遵循“以水四定”、全面统筹“五水共治”,加快重要河段堤防建设,推进病险水库加固和中小河流整治,持续深化河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构建“两江一圈、两带多廊、一塔三网、蓄提并举”的涪陵水网总体格局,持续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洪俊
图/区水利局
编辑 彭凯
责编 杨青青
终审 吴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