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融媒体中心-爱璧山客户端 尹秀秀
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区各殡葬服务机构暂停了组织集中祭扫、集中公祭、公益性安葬和现场宣传展示等集体性活动,避免人群扎堆扫墓。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群众祭扫工作,我区推行的网络云祭祀、鲜花换纸钱等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将成为今年清明扫墓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现场祭祀:分类有序 祭扫防控不放松
从3月23日起,西郊福寿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到预约祭扫的电话,主要预约时间段为4月3日至6日。根据《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相关要求,今年我区公墓(陵园)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从3月25日开始有序开展现场祭扫服务,并根据承载量,严格实行预约、限量、分时、错峰祭扫。
据了解,提供现场祭扫的殡葬服务机构,将实行每日分时段预约祭扫,市民可向公墓进行电话预约,实行先预约后祭扫,没有预约的群众,将实行劝返。每个墓位祭扫人员按照规定不超过3人,祭扫人员须依照预约确定的时间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实名登记入园祭扫。
疫情期间,为了避免扎堆拥堵,我区各公墓(陵园)根据自身情况,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对祭扫场所、道路实行了全方位消毒,在入口设立了体温检测点,安排专人登记信息,在入口和园内加强人流引导,缩短园内停留时间,防止人员聚集。”西郊福寿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网络祭扫:多样化服务 寄托哀思不耽误
对于不能现场祭祀的人,我区各大公墓(陵园)利用殡葬服务在线平台,推广网上祭扫、远程告别等在线服务项目,开通殡葬服务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祭扫。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不能到现场,只能通过网上祭扫的方式缅怀父母。”市民黄文静演示给记者看,通过登录西郊福寿园推出的“福寿云”智慧平台,家属可以在线上写下纪念文字、添加亲人照片,敬献虚拟用品,还能微信分享,完全不耽误寄托哀思。此外,利用这个软件,还可以远程下单,让祭扫活动实时、实地呈现,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思恋之情。
清明时节,带上一颗感恩、缅怀、敬畏、虔诚、沉思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不仅避免了人群的聚集,倡导更加绿色的祭祀方式,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没有时间到现场的群众提供了便利,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
为了倡导绿色祭祀,我区还将组织志愿者在山林入口、重要路口等地开展“免费送鲜花”“鲜花换纸钱”等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文明祭祀知识,劝阻在山林烧钱化纸行为,在烈士陵园、墓地等集中场所、主要路口设立志愿服务点,引导群众安全、有序、文明的参加祭祀活动。(记者 马惠心 )
编辑:尹秀秀
初审:罗君
总值班:陈云刚
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