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日前,记者在重庆精鸿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鸿益公司”)厂区看到,喷泉涌动、假山林立,一旁的池子里,一群锦鲤正欢快地游动。
企业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几十台机器人正灵巧地转动,将一件件产品制作成型。旁边的质检车间,10余名工人正细致进行质检,做好最后一道工序,确保产品合格出厂。
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工厂,不久前成功跻身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近年来,公司狠抓设备和工艺流程升级,持续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绿色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精鸿益科技总经理赵兵说,在生产制造中,公司通过能源结构优化、生产设备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措施,不断促进产能质效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生产体系,持续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工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精鸿益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工厂管理体系,涵盖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强化过程控制,实时监控与管理能耗、排放等关键指标,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绿色标准。同时,数字化改造升级高精密自动化制造车间,产能提高了35%,并通过循环利用包装材料等方式,降低了资源消耗。
绿色工厂的创建,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成本,还推出绿色产品,显著提升了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为此,铜梁高新区各大企业正“摩拳擦掌”,向“绿”而行、提质增效。重庆红岩方大汽车悬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岩方大公司”)便是其中的一家。
走进红岩方大公司车间,机器人代替了传统人工操作,现代化数控车间让企业科技味十足,也让这座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了“智造”的华丽转型。
作为制造型企业,高能耗一直是红岩方大公司的“心病”。在入驻铜梁高新区后,红岩方大公司大规模更新生产设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采用高效能电机、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以及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大幅降低生产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红岩方大公司车间负责人郑军龙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企业在技改后,能耗下降12%左右。虽然投入的技改资金达600万元,但节约的能耗几年时间内便能收回技改成本,并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公司将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持续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郑军龙说,入驻铜梁高新区以来,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在环保方面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开展VOC治理,降低和减少废气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铜梁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广泛开展绿色生产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铜梁区经信委规划投资科科长毛贤泉说,通过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引导企业做好生产线净化美化和厂区绿化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安全高效、环保清洁、节能低碳的绿色制造体系。
记者 陈刚
编辑 何冬梅
审校 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