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韦寓及
2024年9月,退役大学生士兵陈昆、陈列两兄弟获评铜梁区2024年十大新农人。新农人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两位年轻人有文化、有眼界、有干劲,把目光瞄向了农业领域自主创业,通过创立重庆耕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粮油生产,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规模种植,带动乡亲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扎根农业寄托乡土情怀
近日,在福果镇西山村一片土质蓬松的油菜花种植田里,陈昆、陈列两兄弟正忙着组织27名农户进行大规模油菜苗打窝、移栽等工作。“两个小伙子很有想法,把这么大片田土盘活了,还让我们有活路做。”村民对两兄弟连声称赞。
今年26岁的陈列和27岁的陈昆都是大学生。两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是土生土长的铜梁区蒲吕街道穆莲社区人。退役后,2022年底,他们带着对乡土的深厚情怀,积极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号召,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农村开办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农业。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农业种养模式,秉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把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通过不断学习,他们掌握了各种现代化农机操作技术,并采纳农技专家高起点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选用优质农作物品种,采用机耕犁地,无人机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理念。
2023年,两兄弟顺利完成了侣俸镇文曲村1200多亩水稻和高粱的种植,产量超过全区平均亩产,不仅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还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去年共发放工资约20万元。
“今年,我们在福果镇规划了200亩的冬闲田和高标准农田用于种植油菜,通过机播、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方式,提高种植效率,促进增产增收。”陈列说。
“我们一家出生于农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我给他们讲,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在农村创业也会有大出息。两个孩子深有体会,决定转变就业观念,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两兄弟的父亲陈安中说。
外界支持是前进动力
“创业中,我们也曾被一些乡亲质疑,有的认为我们两个年轻人做不了那些苦活儿。我们发扬部队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最终以实际成绩证明了自己。”陈昆表示,作为哥哥,他承担起公司法人和致富带头人的责任,面对一些生产问题和技术难题,他常与弟弟陈列相互支持、共同解决。
“经营过程很艰难,但看到稻谷丰收、高粱变成美酒时,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一切辛苦都值得。”陈列说。
据两兄弟介绍,为了确保农作物大面积高产优质,企业聘请了高级农艺师、铜梁区老科协农技专家李漱泉担任技术顾问。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铜梁区关工委和铜梁区老科协积极在政策、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不遗余力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派出专家上门服务,让两兄弟的创业在乡村这片热土上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老专家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播种、育苗、施肥、治虫等每个关键环节,他们都会下田指导,让我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陈列说。
企业积极落户福果镇,福果镇也为企业大展宏图搭好舞台,为两兄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福果镇龙岗村、三多村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项目资金购买无人机、播种机、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租借给农业公司,村集体每年都分别有近10万元的收入。
“这里不仅土地、水利等生产条件好,更重要的是镇村干部大力支持关心企业,及时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正常生产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陈昆说,今年稻油两季收获后,我们明年还将扩大种植面积,为福果镇粮油增产、群众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两兄弟凭借自身的责任担当与主动作为,取得不少成绩。2023年,陈昆获得重庆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同年9月,陈列通过本土人才面试,在11月正式到福果镇西山村入职,在基层学习增加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开展农机操作培训,培养了一批批掌握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年轻人。
今年,在福果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两兄弟在福果镇承包了2200余亩高标准农田进行粮油种植,全部土地均实行机播、机插、机防、机收。这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方式,促进了粮油稳产高产,既解决了农户无力耕种的问题,也通过全程机械化种植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水稻是个丰收年。7月,公司在福果镇各村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为乡亲收稻300多亩。“企业印制了2000张机收联系名片、制作了抖音和短视频进行广泛宣传,以便更好地服务乡亲。”陈列说。
两兄弟表示,现代农业前景广阔,乡村这个大舞台大有可为。将继续深耕农业领域,在福果镇推进规模化种粮,积极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借助机械化、信息化手段做好田间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记者 韦寓及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